格物致知:東方放晴 西方陰雨

一場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當全世界忙着防疫,為已經出現的秋冬新疫情頭痛時,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卻剛送走一個中秋節及十‧一長假,區內居民旅遊、消費、聚會不亦樂乎;可是,從美國白宮到英國唐寧街十號,再到法國愛麗榭宮,西方陣營十月首周幾乎都在皺眉研究加緊抗疫。東邊放晴時,西邊卻雨連連,東西方的差距又拉大了。

剛結束的十‧一長假,內地各行業紛紛報喜,有旅遊研究機構推算,僅長假的首四天,全國便有四億二千多萬人次在旅遊,旅遊收益料高逾三千一百億元人民幣,若按相同比例計算八日的經濟收益,預料會收穫近七千億元,若再加上各省市出現的報復式消費潮恐更誇張;有機構根據內地購物商場電子消費人次作估計,指首四天全國商場購物人次有三億多,八天下來,豈非全國一半人口都有消費、振興經濟?

有人說,內地十‧一長假成功推動了內循環,主要原因是過去流向境外旅遊的大量居民消費額,今年全部鎖在內地,內地大中小企業當然好處不少。其實同屬東亞的南韓、台灣甚至香港,亦出現假期消費現象,居民趁疫情放緩出外消費,經濟便得到自救。

西方經濟圈卻不然,十月首周,主要大國都過得不太如意,美國因總統特朗普染疫,全國都看着他的健康與疫情發展,憂心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會亂個不停,消費及個人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表現怎可能好?

歐洲同樣水深火熱,英國、法國都在研究應對秋冬新一波疫情來襲的措施,英國近日單日新增一萬四千宗確診,曾經染疫的首相約翰遜在國會上警告,病毒正在首都倫敦蔓延。法國亦把首都巴黎列為疫情「最高警戒區」,新防疫措施接連出爐,巴黎所有酒吧已從本月六日起關閉至少兩周,近郊四個城市實施最高警戒,居民往來都步步為營,談何旅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