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還沒爆發之前,「曾生」(假名)回港途中路過紐約市而第三次到大都會看守所探望我,帶來鄉音問訊,跟我說說香港最近的情況。
曾生是我香港中學時的校友,現任某中學校長。說起我在看守所內閒裏也做些義務的教育工作,曾生道:「難得你有這使命感。」
我尷尬地說:「沒有甚麼大的抱負,只是在這時候,在這地方,做這樣的事而已。那麽你做老師,當校長,你又有甚麼理想呢?」
曾生神色凝重慢慢的說:「有些校長,畢生致力於提升學生的學術成就,考試成績;或音樂藝術,體育球賽,讓他們全方位的發展;或專注在新課程學科的創新,或校園的建設,或籌辦基金捐款,或開拓跨區域國際交流活動。我也五十多歲了,再過幾年就要從這崗位退下來了,我可以留下甚麼給我的學校和學生們呢?」
我真想不到我們兩人,坐在看守所的茫茫人群中,討論着這樣掏心掏肺的嚴肅話題來。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一般都以授業為重,那傳道呢?傳甚麼的道?那解惑呢?解怎麼樣的惑?我也不太懂啊!我在這裏做的,勉強的說是個補習的輔導員,授的也不是甚麼的業,自己還在尋道,也正在學習怎樣開解自己的惑!教育之道,真的是漫漫而修遠,要將上下而求索!你說呢?」
「這幾年來,學習環境起了強烈的變化,不要講甚麼傳道解惑授業,整個社會都瀰漫着暴戾的氣氛,對建制、政府、國家、傳統,都是不信任的對抗……」
「在報道看到反對的理由都是『擔心會……』、『恐怕會……』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我們都明白那是杯弓蛇影的難民心態, 但今天的中國已經從歷史中走過來了,不斷的做出天翻地覆的改進,徹底的轉型了,使七億人民脫貧離困,提升全民的幸福和生活水準,真的不可以同日而語的啊!反對祖國的,老是跟國家過不去的人,就硬是要十四億人走回頭路!能嗎?可以嗎?中國人願意嗎?」
「我們生在香港的,畢生都受西方傳媒『普世價值』的薰陶,又怎樣能產生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呢?」
「這可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首先是『接觸』,到內地去看看走走,才有機會『認識』到國家的現實情況,再進而『了解』人情世故,將心比己,換位思考,才可體驗同胞們的心態,才知道他們今天的日子來之不易,有了這樣的同理心然後才會肅然起敬,繼而產生『尊重』的態度,有了尊重,才能有『認同』的感覺的啊!」
「這也指出交流互動的重要性。最難忘的就是一起走過的路和日子、一齊幹的活、共同的成就、面對的挑戰、苦難和共同的經驗,這就是接觸,認識,了解,尊重和認同五個步驟最有效的過程和體會。」
忽然對「師道」的傳道授業解惑有另一種角度的領略:不僅是要把道「傳播」,更要「傳承」;要「承受」「往業」,不只是「教授」課業;不但要「解釋」困惑,更要把自己從困惑中「解脫」出來。這師道不僅是老師要為同學們付出心血,更是求諸於自己,「繼絕學,開太平」的要求。
想到這裏,便對曾生「要為學生們留下些甚麼」的抱負擊節讚賞,亦為他的學校有這校長而慶幸自豪!「難得你也心懷那讀書人的風骨,做老師是要對自己、對這一代、對以後的來者、對歷史負責任的!」
這不是太沉重了嗎?
「站過這崗位,留下這腳印,便是了。雪泥鴻爪,風吹來,一切都抹過去了,『鴻飛那復計東西』!活過,幹過,便好了!」
目送着曾生的背影離去,揮揮手,喃喃自語:「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
何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