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短缺問題困擾本港多年,但港府常被揭任由靚地閒置。東方報業集團年初動用人力物力,派遣記者搜集資料並往現場航拍視察,找出港九新界多塊未納入發展的棕地、空置工廈及工業邨內閒置土地,證明本港其實「大把土地」可作發展。
過去有團體發現不少棕地均在「曬太陽」,未有適切發展。其中本土研究社曾指新界有一千零二十三公頃棕地未納入發展;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調查發現,只需三百三十三億元便可發展約四百公頃棕地,興建約十四萬個公營單位。
港府亦可重整及善用工業區和工業邨土地改成房屋用途。現時葵涌、長沙灣及新蒲崗等工業區許多舊式工廈已非從事工業用途,按照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全港工廈空置總面積近一百零三萬平方米。至於位於大埔、將軍澳和元朗的工業邨隨着工業式微,出現大幅空置土地情況。據本年初香港科技園公司網站的資料,三大工業邨涉及閒置用地及廠房有逾十九萬五千平方米,只要適當運用,極具發展潛力。
市區重建是覓地另一出路,現時本港約一萬幢五十年樓齡或以上的舊樓,估計至二○四六年數目將高近三萬幢,佔全港樓宇數目一半,不少舊區如紅磡、土瓜灣及何文田等舊樓林立,如加快重建亦有助解決房屋問題。早前有學者建議透過公私營合作建屋,例如藍田麗港城和黃埔花園等大型屋苑便由發展商負責區內基建,政府由補地價中取回相關利益,有關模式既可利用發展商的資源,又可加快私人和資助房屋的供應,發展商為吸引買家,會預留空間引入各類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