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共享零申請 業界力數四宗罪

備受爭議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推出至今逾四個月仍然「零申請」。發展局承認,土地共享辦事處未收到申請書,只有約三十宗申請查詢,「死撐」有私人土地業權人及發展商對參與計劃感興趣,而考慮到有興趣人士準備申請書需時,因而估計稍後才收到申請。業界及關注團體力數計劃「四宗罪」,包括申請要求太辣、程序繁複、審批耗時及宣傳不足等;建議政府多與業界交流,調整計劃,同時考慮日後以「特事特辦」方式處理申請,加快覓地建屋進度。

公私樓面積七三比難設計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主打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私人農地作住宅,紓緩土地荒及住房荒。計劃為期三年,五月六日起接受申請,至二○二三年五月五日止。申請人在新增樓面面積中七成樓面需作公營房屋或首置用途,其餘三成可保留作私樓發展。政府曾稱最快可於接獲申請後四至六年將農地轉熟地,以供建屋。不過,觀乎計劃目前反應欠佳,當局本欲憑計劃於數年內增加房屋供應,可謂「凍過水」。

測量師學會規劃及發展組主席林家輝分析稱,「七三比」公私新增樓面面積要求,令申請人面對設計地盤的多項難題。首先是公營及私營房屋出入口方面,兩邊理應需要不同出入口,而設置出入口則需要周邊設計道路作配合,若面積較小的地皮就難以成事,「粗略估計面積小於十萬平方呎,已經唔使諗」。其次是公私樓布局設計,發展商自然傾向將可售樓牟利的私樓,擺在較好座向及位置,此舉可能容易惹來質疑對公屋不公;加上興建公屋須按照政府劃一標準,「外觀設計好大舊」,如位置與私樓太近,私樓景觀易被遮擋,令申請人面對兩種房屋時「唔知點擺好」。

議員倡處理申請特事特辦

林家輝認為計劃用意好,目的是釋放私人農地發展潛力,惟申請人若要滿足計劃要求卻不容易。他建議政府舉行工作坊與專業團體及發展商,針對細節及難處而多作交流,令計劃盡快成事。

議員石禮謙形容計劃申請程序繁複需時,即使成功申請亦經歷漫長法定改劃程序,作風過於官僚,建議政府特事特辦,加快覓地建屋。另一議員謝偉銓表示,計劃予人感覺側重政府一方,反而對申請人有較多限制,形成壓力,「可能發展商計完數發現參加計劃麻煩多多,不如走番原定程序算數」。香港地產行政師學會會長陳少康表示,「零申請」反映當局宣傳不足,而計劃亦有欠吸引,當局理應加強申請誘因。香港房地產管理及服務聯盟首年輪值召集人馮國雄直言,經濟於疫情下飽受打擊,不少發展商或傾向「睇定啲先」,估計計劃要待疫情穩定後始有反應。

發展局死撐發展商感興趣

發展局回應稱,觀乎現時接獲的查詢,認為不少私人土地業權人及發展商對計劃感興趣。而查詢主要是了解計劃細節,以及個別地點是否符合申請資格,當中涉及不同類型、地區及發展商的土地。申請人需要提交詳盡發展計劃,包括項目設計、技術評估、工程費用估算及土地擁有權證明等;因考慮到有興趣參與的人士需時準備申請書,估計可能稍後時間才會收到正式的申請。

本報曾向多間發展商查詢有否意向參與計劃,當中新鴻基地產及新世界發展均指目前無資料提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