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冠肺炎襲港逾八個月,一群前線醫護依然緊守崗位,為抗疫戰出一分力。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提出「三聯療法」,即同時使用蛋白酶抑制劑、使用干擾素及利巴韋林,為輕度及中度確診者進行治療;但應對新冠肺炎難解之謎,又豈能單靠一人之力?正所謂近朱者赤,孔繁毅將數據化成治療方案,為病人提供最溫暖的希望,亦感化其徒弟抱有勇氣,走上前所未知的疫戰。
瑪麗醫院內科駐院醫生譚永輝在疫症初期,雖然仍未專科畢業,但其優秀出眾的成績及勤奮好學的性格,早受「師傅」孔繁毅的青睞,故即使自告奮勇提出到隔離病房工作,孔亦對他抱有信心。被問及曾否有一絲卻步,譚直言沒有,冀透過身先士卒的行動,令身邊同學及同事一齊走上前線。
兩師徒其後合作無間,不但共同研發「三聯療法」,在第二波疫情經歷郵輪鑽石公主號群組,揭示病毒可一傳二的傳播鏈,對往後的部署給予方向。他們憶述最棘手的個案,一名本身有淋巴癌的確診者,早前接受癌症治療後康復出院,到歐洲旅遊後回港,不幸染疫。由於病人不宜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後來使用干擾素及利巴韋林,反應卻一般。更甚是病人病情其後不斷轉差,一度以為會失救之際,二人與團體商討利用血漿治療後成功康復出院。
多次的合作令譚永輝領悟到,「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亦喚起他成為傳染病科醫生的決心,立志成為師傅及大師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般,在科研及從醫的道路上走到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