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成人院舍輪10年 照顧者恐壓力爆煲

葵涌日前發生倫常慘案,事件引起大眾對智障人士照顧者的關注。有組織表示現時智障人士離開學校,輪候成人服務院舍長達十年,由於未能即時銜接,致照顧者承受着極大壓力。另有組織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強化離校殘疾人士在過渡期的個案跟進工作,並為照顧者提供津貼及情緒支援,以及建立社區照顧和支援模式。

社工難緊貼社區生活情況

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發言人李芝融昨早在電台節目表示,智障人士家長在子女經歷階段轉變時,承受的壓力大。當子女離開特殊學校宿舍,要銜接到成人服務,輪候時間長達十年或以上,加上現時政策並未為智障人士提供畢業後適應過程,故家長承受很大壓力,若子女能夠到日間中心,家長才會有喘息空間。他續指,智障人士離校後,雖然學校社工仍會跟進兩年,但難以緊貼他們在社區生活的情況,故李認為應設立個案經理制度,長期由同一人員跟進個案。

李又提到,家長與子女外出時亦有機會遭受歧視,希望有更多渠道讓社會明白如何與他們相處。有聽眾表示感同身受,指女兒有智力問題,女兒遇到小朋友時感開心會想摸他們,卻被對方歧視及責罵,該聽眾希望社會可以減少歧視。

新環境易有不安情緒波動

香港復康聯盟同樣指出,智障人士年滿廿一歲離校後需輪候成人服務,難以做到無縫交接。當這批智障人士回家後,要重新適應環境,易有不安和情緒波動,家長着手照顧往往會感到無從入手。聯盟又稱,早在疫情出現前,照顧者已承受着多方面的壓力,包括缺乏休息及難找人傾訴;相關情況於疫情期間更為加劇,因庇護工場、暫託中心和日間地區活動中心暫停服務,照顧者只能靠自己全天候照顧,負面情緒增加卻苦無抒發渠道,壓力隨時爆煲。

冀建立「資源為本」支援模式

聯盟促請政府強化過渡期的個案跟進工作,特別在協助殘疾人士和照顧者準備和適應服務銜接過渡期,並需提供情緒支援,亦應優先服務處於服務真空期的殘疾人士,為他們配對地區資源。聯盟亦要求政府為照顧者提供即時津貼,增撥資源加強現有的計劃和服務,建立「資源為本」的社區照顧和支援模式,善用社區內的人才和資源,照顧區內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身心需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