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香港去年爆出的反修例示威暴潮,是民怨積壓太久,猶如洪水沖破了堤壩,趁《逃犯條例》修訂借題發揮。政府倒行逆施,就算沒有去年事件,遲早又有其他導火線,包括每一個人都關心的房屋問題。
香港地小人多,寸金尺土,樓價炒至全世界最高,但收入卻並無同樣速度增長,大學畢業生入職薪酬同廿年前沒有大分別,但樓價不知翻了多少倍。年輕人固然缺乏耐性,但要做幾十年不吃不喝,都未必買到一個數百呎單位,反而前輩們做個文員都可買到港島私樓,現在連醫生律師也要走去屯門、將軍澳居住。
今時今日做文員,若沒有得住公屋,分分鐘要住劏房,居住環境惡劣,不時遇上治安及衞生問題。因為亂改喉管,隨時散播病毒,而且品流複雜,前幾天便有南亞人在劏房斬殺同鄉。大熱天屈在沒有窗口的數十呎房間,往往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家幾口,這是甚麼非人生活,每一天都在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上演。
政府知道問題所在,但卻依然故我,死守高地價政策,因他們根本想不到其他方法去賺取收入,食老本靠地產金融。以往基層想買樓,居屋可說是救星,但現在居屋也要成五六百萬元一個單位,相比起以往數十萬元售價,簡直天同地比。
最近新一期居屋又推出,有房委會委員表示因應申請者的平均收入可能降低,折扣率或會調整至五八折,好像大減價似的,單位數量卻是有限度供應,與百貨公司限量搶購有甚麼分別?受惠的人寥寥可數。買樓弄得像中六合彩般困難,這就是香港獨有特色。市區棕地並不缺乏,興建幾萬個單位綽綽有餘,但官員總是推三推四,說甚麼配套不足,其實都是想推卸責任,橫豎急着上樓的又不是他們,愈遲起樓,地皮更加賣得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