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與華脫鈎

美國正在謀求與中國脫鈎,不僅是經濟,而且會是全方位。單從貿易脫鈎,未必可能。但美國是政治掛帥,意識形態主宰政策,美國政府不顧一切,不計算實際成本與代價,執意脫鈎,這會對中國構成怎樣的打擊?可先看國際貿易數字。

一是美國對外貿易大不如前,全球進口中它還是第一位,佔百分之十三,高於中國的百分之十點九,但低於歐盟的百分之二十九點四。全球出口中佔的比重美國一直下跌,反映美國經濟競爭力下降。二○一八年只佔百分之八點六,遠低於中國的百分之十三和歐盟的百分之三十一。因此,中國捨美國的市場和產品而改與其他國家貿易,當有頗大的空間可發展。美國佔中國的進口也還只是十多個百分點,去美國化當然會帶來一定的困擾,卻不是不可代替的。

新興國家正在急速發展,都可以變成進口中國產品的大國,中國產品從美國市場轉移出來,大可供應這些國家,同時把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一般機械,改從這些國家進口,更會成雙贏之勢。

二是歐盟是全球貿易最大的經濟體,佔大約三分之一,中國與之有結構互補的優勢,歐盟的貿易結構相類美國,正可作美國的替代供應來源與市場。二○一八年歐盟進口中近百分之四十五來自亞洲,其中不少是與中國結成供應鏈。今後在美國孤立的貿易保護政策衝擊下,歐盟與中國為首的亞洲貿易會有大發展。

三是美國打擊中國,正伸延至第三國使用美國因素的產品。第三國如各新興市場已嵌入中國為主的供應鏈,去中國化困難大於去美國化。一方面第三國出口中國與同樣的第三國,美國未必可以禁制制裁,現行的供應鏈不需調整。另一方面,美國市場相對細小,其他市場的發展更大,第三國生產者多會捨美國市場而去美國化來爭取其他市場,美國要挾其他國家選擇便弄巧成拙。

中歐、中亞班列及其多式聯運體系正成為歐亞非大陸貿易的大通道,除了加強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外,亦正帶動沿線國家相互之間和與中國、歐洲的貿易,作用遠勝十九世紀的鐵路建設潮,也在打破原來歐美的壟斷。即使美國狂妄無理地進行破壞,涉及多國根本利益的大勢所趨,美國是阻擋不住的。全球今年的大疫,更助長新通道、新貿易的大發展,得益是大多數國家,受打擊的則是美國及西北歐國家,後者反抗,亦難以用影響力來扭轉趨勢。

中國替代美國的進出口,是一帶一路倡議助他國發展,並用中歐班列等串連起來。美國要求脫鈎,正好加快這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