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 投資騙案 飆11倍

本港在反修例示威及疫情雙夾擊下致經濟狀況轉差,失業率高企,各類型騙案均以倍數式增長,單就今年上半年,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投資騙案達五十八宗,較去年同期大升近十一倍,受害者年齡最細只有十五歲;另以「低息貸款」為由而騙取金錢的案件更達三百零五宗,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逾三倍,涉及的金額為二千四百二十六萬元,亦較去年同期的八百三十一萬元上升近兩倍。

警方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涉及投資的整體騙案為一百四十三宗,較去年同期上升四成,而單就今年七月份便有五十五宗,令首七個月的總數增至一百九十八宗,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五成四,而涉及的金額逾一億二千萬元,共有五十四人被捕。

低息誘惑 犯案手法分3部分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高級督察吳振耀表示,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投資騙案大幅上升,有年僅十五歲受害人在社交媒體發現有關加密貨幣的廣告,感到有趣,因此轉帳約七萬五千元至本地的戶口,但其後沒有獲得有關貨幣,才驚覺受騙。

吳續稱,投資騙案犯人會在社交媒體放上各種宣傳,當中有人聲稱透過某種投資方式賺取了大量的金錢,吸引受害人按下當中的網站連結,再輸入個人資料,而騙徒則透過資料聯絡事主,再以各種藉口使其提供銀行一次性交易授權密碼,並以其信用卡進行簽帳。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總督察顏凱欣表示,與低息貸款有關的騙案亦告上升,犯案手法可分為三部分,騙徒會先訛稱自己為銀行職員,以低息、低還款吸引急需金錢周轉的市民,再以普及的社交或通訊軟件騙取其信任,最後安排受害人開設投資戶口以完成「個人風險評估報告」,或要求受害人提供保證金以取得所謂的「借貸」,至受害人遲遲收不到款項、又聯絡不到騙徒,始知受騙。

求職騙案較去年同期升五成

另外,求職騙案的數字亦有上升的趨勢,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督察方詩穎表示,今年上半年警方錄得的案件共有一百廿七宗,較去年同期上升約五成。騙徒會在各社交媒體登廣告,成功取得求職者的聯絡後,再訛稱需要繳交保證金、行政費等,始可獲受聘機會,但最後受害人未獲得任何工作或金錢報酬。

警方呼籲市民在急需金錢周轉時提防「低息誘惑」,並核實來電者的身份,可考慮安裝「攔截及辨識詐騙電話的應用程式」。另外,在互聯網或社交媒體上看到廣告、或留言,應提高警覺,不要輕易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銀行資料或私人物品予他人,以防受騙。記者高詩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