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港人治港 中疏英密

「一國兩制」是一個大政方針,也是一個憲政設計,方針怎麼落實,憲政怎麼運作,效果如何,成敗得失,要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做得怎樣,尤其是要看中央能「找到」和「培養」甚麼樣的港人「治港」。這也是毛皇帝說的「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對此,鄧小平一九八四年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時就考慮到了。鄧說,中英談判九七後的香港安排問題已告一段落,現在轉入要害問題,一是十三年過渡期不波動,保持繁榮穩定;二是十三年內創造「港人治港」的條件,以便能順利接管。鄧表示,聽說英國人準備搞代議制,找些人來參加政務、法律,他們會找些甚麼人呢?這不能聽英國人安排,香港人要自己安排,中央政府要幫助香港人作出這樣的安排……中央要了解情況,要研究甚麼人參與,參與到甚麼程度,選甚麼人?現在是一盤散沙,誰來推選?推選誰?參與哪些方面?現在起,就應該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可見,鄧老爺子不愧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也是「一國兩制」的總設計師,很早就認真仔細考慮了「港人治港」這個要害問題。然而,九七回歸之後「港人治港」還是出了大問題。二十三年來,問題不但沒有解決,而且日益嚴重,「一國兩制」走樣變形,有傾覆翻車之憂,坐在駕駛位上的那幫子「港人」不知是些甚麼人,大概有英國人「找」的,也有北京參與安排的。實際上,對他們漢營、曹營身心兩瓣很難搞得清。不過,有一點頗為一致,就是以廢官居多,指望他們搞好香港,不啻發白日夢也。

鄧老爺子一九八四年發出安排好「治港」港人的指示後,相關機構大概積極努力了一陣子,不過困難重重,效果不彰。九七回歸後的治港「港人」還是英倫說了算,作出了周密的深耕細作的幾個梯隊的安排。九七後,鄧老爺子已升天,江老爺子則搬出了河水井水不相犯的高論,朝廷港澳機構遂當起了甩手掌櫃,更有甚者,還把兩地政商官場的腐敗不正之風帶入「港人治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