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中央政府考慮開發桂山島,填海擴大,基建做好後借讓給香港發展,一如橫琴之借讓澳門。
這個建議與本欄多年來所提者相同。有批評指這遠水救不了近火,桂山島處大嶼山以南,遠離香港中心區的中環,單作為住宅用地,就業困難,交通不便。這樣的批評是故步自封,思維守舊不敢創新。
香港的城市發展規劃,落後於世界同級的大城市,也比不上內地城市。囿於地產商的利益,回歸前後香港的發展還是以中環為中心,在城市布局、空間規劃和交通環保各方面都存在眾多問題,問題日積月累,變成難以解決的老大難。西九龍本可以與高鐵站形成新市中心,西九建設延誤,高鐵站缺乏規劃,浪費了機會。東九龍發展為新中心,卻受制於地理區位、交通配套設施不足,有分流作用,卻無力大發展。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為追求經濟規模效益的優勢,應在中心區外大事擴張。結果特區政府還是要倚傍中區,弄出個「明日大嶼」,耗資龐大,也費時失事,真正的遠水救不了近火。
香港現有土地涉及重重既得利益,也受殖民地遺留下來的管理制度妨礙,不易有大手筆的發展,智慧城市、環保城市等概念都沒法執行。
於是打破框框,在大嶼山以南不足五公里的桂山島填海發展,借讓香港,正可以在全新土地、全新制度上開創香港城市的新發展。不僅以較低成本、較快速度增添大量土地,解房屋土地不足的燃眉之急,更可以在此開創智慧和環保新制度,給原有市區提供改革試驗的示範區,意義重大!
桂山島由中央先填海建設,可解決香港工程成本高昂、進度遲延的老問題,也少了立法會的阻撓,幾年便可供土地發展。但土地不僅為公營房屋之用,不能成為基層居民的單一社區,而是作新市區中心來規劃。一是把市區內部分公營設施轉移,例如大學、中小學、監獄、政府訓練設施。二是借近機場作機場商業區和物流區,但更重要的是把部分國際航道港口設施搬遷至此,開設業務和配套的服務。三是借助搬來的大學和珠三角的科研力量,開發風力發電、無人船、海洋科研,以及北斗星技術。而在這些規劃底下的城市基建,便要嚴格地依照國際先進的智慧城市、環保城市進行。借此機會,把香港的建設、城市生活全面改變,進行內地改革成功的「增量改革」的策略。
不要把桂山島的機會浪費為social dumping──把基層居民集體集中地拋棄在城市邊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