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亂象叢生 環保徒具虛名

港府向來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單是環保口號空喊多年而毫無成績,已可見一斑。分區回收玻璃樽計劃正是回收亂象的冰山一角,環保署不監不管,以致跨區搶收的違規行為不絕如縷。一節見則百節知,連回收玻璃樽也搞得一塌糊塗,人們還能指望港府搞好環保嗎?

政府目前批出三份玻璃管理合約,按港島離島、九龍及新界三區劃分,並由兩個承辦商負責,以免造成壟斷。惟制度再好也需監管配合,在環保署睜一眼閉一眼下,回收玻璃樽亂象叢生,原承辦港島及離島玻璃樽回收的承辦商,近期頻頻越界跨區到九龍搶生意,除了推出流動應用程式,宣傳在九龍區多個油站設玻璃樽回收站,又以私營回收服務合約為九龍區部分酒店回收玻璃樽。最離譜的是,該承辦商旗下司機竟擅自到深水埗強行收走原屬該區承辦商回收所得的玻璃樽,行為同強盜無異,令人咋舌。

在此情此景下,九龍區承辦商回收量大減,利潤亦隨之大跌。負責人曾多次向環保署投訴,惟署方竟要求負責人自行提供證據,最後要勞師動眾在回收桶安裝追蹤器,以及聘請私家偵探搜證,方能證明自己是受害者。更荒謬的是,在本報追問下,不僅涉事承辦商狡辯在九龍區回收玻璃樽只是代為暫存,環保署直情化身該承辦商代言人,以推出流動應用程式的公司註冊,跟署方簽訂合約的公司註冊不同,分屬兩間公司,為涉事承辦商解套,並大條道理表明不會處理。言下之意,即是只要承辦商財雄勢大,以不同名字註冊、開多幾間公司就可做盡違規事。守法承辦商被違規承辦商損害利益,環保署不是主持公道,反而助紂為虐,讓人瞠目結舌。

眾所周知,港府口說重視環保,實際上鮮少在政策上作出配合,現在更在監管上倒行逆施,處事不公不正,結果是小型回收商生意更加艱難。尤其是去年黑暴爆發,環保署為免有人利用回收玻璃樽製造汽油彈,叫停承辦商回收服務,從業員不但無工開,最慘是玻璃樽失去出路,逼爆堆填區。至於廢塑膠回收偏低又是另一環保難題,在全球收緊規管塑膠廢料的大趨勢下,可進口塑膠大減,業界一直要求港府落實中央收膠,惟當局置若罔聞,最終必然引發業界倒閉潮。

說來實在羞愧。港府所謂的十年減少四成固體廢物環保藍圖,由上屆提到今屆,至今依然落實無期,垃圾徵費固然在社會環境逆轉下不敢再提,就連當年提出的擴大堆填區、興建焚化爐等措施也是不了了之。甚至乎,推行了廿多年的「三色桶分類回收」也被揭發有名無實,回收所得根本沒有分類,統統送往堆填。港府搞環保光說不練,怎麼可能有好成績?

時間不等人,香港的人均垃圾量早已冠絕全球,回收配套及環保政策還要天殘地缺,香港淪為垃圾港也就不遠矣。從新界「堆填山」遍地開花,孳生蟲患和鼠患;到香港成為大鼠戊肝全球首發之地,當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所謂國際金融中心、文明先進之城,都敗在廢官施政無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