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藥到病除:痛風藥分兩類 勿亂服用

痛風又稱代謝性關節炎,當食物中的嘌呤代謝不受控制時,嘌呤的代謝廢物尿酸在血液中的水平便會提升,並積聚於關節內,形成尿酸結晶,引起痛風發作。痛風症最常見於靠近肢體末端的關節,例如大拇趾關節、膝蓋和手指,痛風發病時會出現突發而劇烈的關節疼痛和紅腫。

不能治愈 改變習慣預防

口服痛風藥分為兩類,分別是紓緩痛風發作徵狀及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紓緩痛風發作徵狀的藥物有三種,第一種是非類固醇消炎藥,對阿士匹靈過敏、患有腸胃潰瘍、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不應服用。第二種是皮質類固醇,不適用於患有糖尿病、正受感染及手術傷口未愈合的患者。第三種是秋水仙鹼,常見副作用有腹瀉和嘔吐,此藥有機會與某些抗病毒藥、抗真菌藥或抗生素相沖。

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包括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醇、非布司他),可抑制嘌呤轉化成尿酸。別嘌醇通常作為首選使用,如出現紅疹,應立即停藥,因為可能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史提芬強生綜合症。非布司他的常見副作用為暈眩及關節痛,肝功能差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慎用。

痛風不能治愈,但可改變生活習慣預防發作,患者應避免進食嘌呤含量豐富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酒精或汽水。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