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中央收膠無期 回收業9成細廠已死

政府遲遲未有落實中央收膠,以致廢塑膠回收量偏低,塑膠回收業長期依賴輸入外國廢塑料加工。在新冠肺炎下中小型回收廠的經營更困難,有業內人士透露已有約九成中小型回收廠倒閉。有環保團體指出,明年全球規管塑膠料,可進口塑膠將大幅減少,屆時若本港的塑膠回收量仍然偏低,或會引起回收廠的結業潮,促政府加快全港落實中央收膠及加快塑膠飲品生產者責任制的立法進度。

管制全球有害及生活垃圾貿易的《巴塞爾公約》在去年五月議決,在明年起規管全球廢塑料貿易,除非得到入口國家批准,否則不得輸出混合、不可回收及受污染的塑膠垃圾。綠惜地球環境倡儀總監朱漢強指出,由於現時香港塑膠回收的經濟效益低、回收系統發展不健全、加上沒有相應政策支持,令不少正在運作的回收廠向外國購入塑料加工,形成本地廢塑膠回收率按年下跌。在明年《巴塞爾公約》生效後,可進口的塑料必定減少,若屆時本地回收的資源不足以應付回收業所需,或會引起結業潮。

本港回收一噸廢膠索價逾萬

香港廢塑料協會副會長黃頴灝在屯門有設立回收廢塑料的廠房,他指出在本地回收一噸廢塑料動輒過萬元,但若自外國進口價錢成本可以低至約五百元,「係五位數同三位數的分別」。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下,本地的廢塑料回收量亦大幅減少,若靠本地的廢塑料回收量經營「出唔到糧都交唔到租」。黃估計近月已有約九成的中小型廢塑料回收廠無法繼續經營而倒閉,而針對大型的回收廠,黃相信「捱得吓,但捱到幾耐?」

持續低回收率 恐致系統失衡

對於環境運動委員會與環境保護署早前開展「減廢回收2.0」宣傳運動,計劃擴展社區回收網絡和新增回收點,朱漢強認為政府不應「公布咗就以為自己做咗嘢」,又警告持續的低回收率將無法支持新設施的需求,屆時「廠做唔住,到垃圾徵費實行,無相應配合會出現漣漪效應」,或致系統失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