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拓署化身斜坡鑑證科 找山泥傾瀉成因

【本報訊】香港山多雨水多,在暴雨時易觸發山泥傾瀉!香港去年就有一百三十一宗山泥傾瀉,雖然較平均每年約三百宗少,但土木工程拓展署指,要做到零山泥傾瀉風險幾乎是不可能,在暴雨或山泥傾瀉警告生效期間,市民必須提高警覺,遠離斜坡;而業主亦有責任定時維修私人斜坡或擋土牆,以防患未然。天文台上周六凌晨發出山泥傾瀉警報,期間就接獲廿七宗山泥傾瀉報告。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發表網誌,指土拓署轄下土力工程處的山泥傾瀉勘測組,會即時審視每宗報告,並派遣多隊由專業及技術人員組成的勘測隊前往現場視察,調查山泥傾瀉事故成因。土拓署土力工程師衛卓霆說,山泥傾瀉勘測組的成立,是源於一九九四年一場暴雨,引發堅尼地城觀龍樓的一幅擋土牆發生嚴重山泥傾瀉,造成五死三傷,部門其後決定成立專責隊伍,進行有系統的山泥傾瀉研究,以找出山泥傾瀉事故的成因和經過,並提出改善建議,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從安全系統及工程技術提建議

香港的山泥傾瀉大多由暴雨觸發,但成因則五花八門。衛卓霆指出,最常見是斜坡太斜、地質較弱或斜坡受較高地下水位影響,亦曾發現與野豬活動有關,形容要找出山泥傾瀉發生的成因和位置,就如鑑證科查案一樣,需要細心觀察現場留下的證據,冷靜分析,當勘測組找到山泥傾瀉的成因後,會從斜坡安全系統及工程技術兩方面提出改善建議。

例如一九九七年,葵涌呈祥道發生大型山泥傾瀉而需封閉逾三星期,勘測組其後分析相關數據,建議使用泥釘鞏固斜坡,認為會較一般削坡方法更可靠,更可改善斜坡的堅韌性,減低山泥傾瀉的風險。現時工程業界已廣泛採用泥釘技術鞏固陡峭及影響道路或建築物的斜坡。

二○一六年五月一場暴雨,引發西貢西灣路天然山坡的嚴重事故,塌下的二千一百立方米泥石,堵塞進出西灣村的通道。該嚴重事故屬深層滑坡,深度約十二米,在香港並不常見。土拓署應用創新科技,包括以無人機觀察及拍攝山泥傾瀉發生後的情況,並利用空載激光掃描及攝影測量技術收集數據,製作立體數碼地形模型,全面了解山泥傾瀉的成因、規模和過程,以及評估再發生山泥傾瀉的風險。現時該天然山坡已建築柔性防護網,並放置了提示路牌,提醒市民遠離斜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