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派錢本來很少人異議,可是在二月財政預算案公布後,大家望穿秋水,等了差不多四個月後,才知道又要等兩個星期後才接受登記,而且需要有電子戶口才可以盡早申請,最快要七月八日才收到錢。很多公公婆婆沒有電子戶口,要用書面申請,又要比人慢一步才收到這一萬元。而且長者是眾所周知高危一族,要到銀行排隊申請,人潮聚集,亦增加播疫的可能。
如果等開飯充飢的話,五個月早就餓死了,甚至交醫藥費亦來不及。永遠是一句「遲到好過冇到」,如果每次都要和鄰近地區比較例如澳門,相信不少香港人會被氣死。政府紓困措施已經動用差不多二千八百多億元,但大家覺得生活好過了嗎?俗語有云,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政府花了這麼多錢,但不見得市民會感到安樂。這些錢都是血汗金錢,其實是還富於民,不用感恩,而金額有限,所以政府表示對派錢持開放態度,意味還有第二次可能性。
可是政府再派錢,都不可能解決現時社會撕裂、民不聊生的局面。拿了這一萬元,交了租,也就沒有剩了,明天還是要面對疫症、失業、暴潮等種種壓力。政府可有想過如何幫市民根治這困擾多時的問題嗎?失業率不斷飆高,預計裁員潮倒閉潮不會停止。香港經濟需要新的動力,以往依靠個人遊的日子已經過去,紓困緊急,節流不太可能,重要是如何開源。其實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這個金漆招牌如果能保持,整體環境亦不會太差,可惜是政府倒行逆施,縱暴容亂,治安毒瘤一個又一個滋生,假難民滯留,南亞幫橫行,黑暴變了風土病,你叫外資如何有信心投資呢!將來相信亦有可能會有大量撤資,但不一定是因為「港版國安法」的實行,而是投資者對特區政府感到絕望。城內的人等死,城外的人才不會自尋死路,跳進維港這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