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海洋公園未來 應要打破常規

無疑,海洋公園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地標,亦是吸引境外遊客的重要景點。不過,隨着去年一連串的暴動事件,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的肆虐,導致海洋公園的入場人數急速下滑。最終,園方出現嚴重的財政危機,需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五十四億元,否則將面臨倒閉的風險。說到底,救與不救也應要足夠的諮詢,而要在如此短時間內請求立法會貿然通過建議,對於許多市民來說也是難以接受。

動物權益為最終依歸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海洋公園今天的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在過去數年,其遊客數量一直有所增加,但財務狀況仍然錄得虧損,不得不令人懷疑園方的成本管理出現問題。若今天立法會不理實際情況,批准相關撥款讓海洋公園延長壽命,但園方又拿不出像樣的改革方案,就真的難以向公眾有所交代。

不論如何,相信香港人都會認同,應以動物權益作為最終依歸及底線。日後公園倒閉與否,所有動物都應有合理的安置方案。綜觀最近有關海洋公園的報道,有一個觀點予人印象深刻,就是商業盈利式的主題樂園是與保育的理念相違背。事實上,社會一直有聲音反對「海洋劇場」訓練動物進行娛樂表演,指摘此舉與奴役動物的行為相差不遠。

既然海洋公園一直以重視保育原則作為其宗旨,其又可否轉型至真正非盈利式的保育場地呢?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但我們從來沒有一個具規模的動植物園。於外地的國際城市,往往會設立大型的保育場地作為單純的教育用途,亦為從事生態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機會。該等場地不論是政府公營或商業私營也好,皆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

然而,人們過去前往海洋公園的目的,皆是衝着主題公園的遊樂設施居多,對於生態保育的學習可能只是次要。加之,現時香港周邊地區如珠海、深圳等,娛樂式的主題公園林立,甚至香港就已有一個迪士尼樂園。部分公園的面積及規模均比海洋公園為大,設施亦可能更為新穎。面對此種激烈的競爭下,海洋公園又是否真的需要走回舊路,而不可另行開闢新的方向?

或者,香港市民期望的海洋公園,是可以幫助社會未來的發展,有作為開拓模範城市的作用。舉例來說,當局一直在市區設立智慧燈柱,但往往受到市民質疑當中的功能,而海洋公園可以是一個理想的場地,廣泛使用相關的技術,凸顯智慧型城市建設的好處。又或者,海洋公園有偌大的面積,又有一定完善的道路設計,故可否大規模使用無人駕駛車輛,作為香港適應相關技術的先行場地呢?

當然,以上種種皆是憑空想像,而海洋公園需要有完善的規劃,才能說服香港市民讓其經營下去。簡單來說,就是公園必須擺脫過去商業營運的感覺,要讓大眾明白他們對香港有重要貢獻,不論是保育還是科技也好,都要有一定存在的價值。也許,香港市民可能不太在乎其盈利能力,而是當中有否達到應有的理念,園方管理層對此要多下苦功有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