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部分非緊急醫療服務受疫情影響而暫停,不少長期病患人士又足不出戶「避疫」,有專科醫生臨床發現,短短兩三個月中,認知障礙症患者病情明顯轉差,有病患的惡化程度如二至三年才退化的狀態,一名九十歲患者原本只屬輕度認知障礙症,近期卻出現認知混亂,須入院治療兩周,現大部分時間只能臥床,甚至無法認人。專科醫生建議,應對相關病人加強延緩退化措施,包括進行認知訓練、恒常的健腦運動、適當的醫學營養飲食及堅持藥物治療。
政府及醫療界人士建議市民減少外出、留家避疫,但家中「困獸鬥」,亦不利病患復康,內科專科醫生陳鎮中介紹臨床所見,指疫情肆虐的兩、三個月中,病患情況有改善者很少,「用手都數得晒」,惡化的患者卻不少。
他透露,有一名年過九十歲的認知障礙男患者,疫情前每日都會出門,病情原只屬輕度,近月,患者長時間與妻子獨留在家,病情亦見不穩,本來老翁身體機能已退化多年,與妻子多年沒有性生活,某晚卻反常地要求同樣年歲甚高的妻子行房,並喝令在場的所有子女離開,其認知狀況已見混亂,糾纏間險生危險,其後老翁要入院治療兩星期,現在病情雖穩定下來,但大部分時間仍要臥床,且已無法認人。
羅女士年過七十歲的母親一度亦病情惡化,五年前羅母出現早期腦部退化徵狀,經醫生診斷為認知障礙症患者。今年初,羅母因疫情長期留在家中,影響原有生活規律,結果病情加重,迷路及自理能力大減,體重亦由原先的九十多磅下跌至約七十五磅。經過醫生指導下,羅小姐一家為母親烹調營養更富豐的膳食,有親人陪伴其母玩益智遊戲,家人又抽更多時間陪伴及接送,其母如今病情回穩。
陳鎮中建議,患者及照顧者除要全面防疫外,認知障礙患者亦需有「四大支柱」延緩退化措施,以認知訓練為例,可以演奏音樂、繪畫、書法、益智遊戲等刺激患者腦部;健腦運動則可以打太極等。醫學營養飲食法則可透過攝取特定分量的營養組合,改善患者的記憶力及情緒;同時患者應堅持藥物治療、適當覆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