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試題惹爭議,考試及評核局捱轟多日終取消問題試題!DSE歷史科卷一題目2(c),有關廿世紀初中日關係的試題近日引發軒然大波,被質疑偏頗並傷害國民感情。考試及評核局昨日決定取消該條佔八分的試題,並通過兩種方法估算考生可能取得的分數,包括基於考生在卷一題目2(a)及(b),或 1(c)、3(c)和4(c)的表現估算,以較高者為準,將影響約五千二百名考生。有教師團體指取消題目早有先例,相信局方具備既有機制,應能把影響減至最低。
考評局指出,該局委員會曾於本月十八日及廿一日詳細討論該題目,認為其參考資料僅摘錄部分,提問用語亦欠全面,易使考生在短促的考試時間內作出偏差或片面的演繹及回答,設計上偏離中四至中六歷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的學習及評估目標。該局又指,題目雖屬開放式題型,但以中學公開試而言,設置於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歷史場景並不合宜,亦未能貫徹處理敏感議題的原則。
至於評分方法,考評局指卷一題目2(a)及(b)與被取消的分題評核同一歷史課題的知識,且卷一各題(c)分題,包括題目1(c)、3(c)、4(c)及被取消的分題,均評核相同能力,將選取上述題目估算考生表現。該局續指,委員會決定從題庫內删除該試題,不會作為日後設題的參考選材,強調將來設題時,會更留意考評與課程及教學的配合。
教聯會指出,有關題目誤導考生批判不具爭議的史實,利弊比較的功利分析淡化了道德判斷的嚴肅性,不但傷害國民感情,亦不符課程目標,支持取消試題。該會又指,考評局取消題目早有先例,相信局方具備既有確保不影響公平評估考生能力的機制,應能把影響減至最低。考評局前秘書長唐創時亦指,DSE在海外有質素保證,相信其認受性不會受單一事件影響。教協則對此表示極度遺憾,形容決定衝擊考評制度,對考生不公。
另外,教育局同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有關題目涉及四項問題,包括所提供的資料片面及具引導性、設題方式未能符合課程及評估指引、無法為題目設計出有意義的評分方法、以及相關歷史事件可爭辯的空間極少,不宜以開放式題型提問。該局認為,倘勉強評分,或會對歷史教育發出錯誤訊息,令考生以為歷史教育精髓在於強辯,未來會檢討現行機制,以體現其於DSE的監管角色及確保考試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