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該堵時堵 該疏時疏

民情一如江川,有時要堵,有時要疏,在在都考驗管治者的智慧。反政府暴徒毀路、打人、砸商店,是法理與良知所不容,當然該逐一搜捕,付予有司,這是屬於「堵」的一路。但單靠嚴刑峻法不行,為政者也須是其是、非其非,有過則改,讓人心服口服,這是「疏」的一路。

自去年開始,香港的群眾示威一直未有止息,而最主要的矛頭,已經由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變成反對警察濫用武力。不少人至今仍然對此死咬不放,似乎是沒有結果,絕不會善罷甘休。要應付這種民眾情緒,就是宜疏不宜堵。

反修例運動持續超過一年,整個平亂過程,個別警員曾否使用過分暴力?筆者相信一定有,大家殺紅了眼,難免偶爾會做出過頭之事。但我一直以為,跟世界其他地方比較,港警不算特別暴力,更不會做出暗中殺害示威者的勾當。

早前公布的監警會報告證實了筆者觀點,報告中對警方的部署有批評,但壓根兒就不相信太子港鐵站內,警察曾打死人的傳聞。這份報告有助紓解部分人對警隊的不滿,但效用不是太大,反警的人仍多。因為香港不少人崇洋媚外,總認為外國專家做的報告才有公信力,才不會偏幫警方。

我建議政府撫順民意,重新邀請外國專家作調查。監警會報告已經初步掃除了很多關於警方恐怖而荒誕的傳聞,就算再作獨立調查,賦予外國專家更大權力,相信也不會查出甚麼彌天大錯。「七二一」元朗事件,警方太遲出動或是有錯,但只要承認錯誤,誠心道歉便是,不值得為了這一件事而拒絕外國專家插手,因為此舉反倒會讓其他事情也無法還警隊清白。外國專家的獨立調查報告出爐後,批評警隊幾句,警方再承諾會盡快改正錯誤,說不定就能平息了大部分的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