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人戴口罩自保,香港大學最新研究證實,佩戴外科口罩能有效減低新冠病毒感染率四成多,對控疫極具意義,即使戴口罩方式未必完全正確,仍有效減少非接觸傳播,港大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強調人多稠密地方仍需要戴上口罩。現時本港每日病毒測試只有約二千個,仍未達七千五百個,又找不出梨木樹邨群組的感染源頭,不宜再放寬限聚或討論是否放寬邊境控制措施。若市民做足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一般社交活動如看電影,以至參與宗教活動都無問題。另外,有消息指當局將會在新一輪禁聚令及卡拉OK等場所的停業令於周四(21日)屆滿後,再延長禁令十四日。
港大微生物學系研究人員昨公布在四月起,建立全球第一個針對新冠病毒的金黃敍利亞倉鼠模型,將十三隻帶有新冠病毒與另一批三十九隻無帶病毒的倉鼠分為三組,放在相連的籠內,兩籠之間由有孔隔板隔開,用風扇製造單向氣流,從有新冠病毒倉鼠籠吹向無帶病毒的倉鼠籠,再在兩籠之間放置外科口罩分隔,研究戴上口罩的非接觸性感染風險。
結果顯示,沒口罩阻隔下,無帶病毒倉鼠受非接觸性感染率百分之六十七,另一組有口罩分隔,無病毒倉鼠感染率只有百分之十六點七;而無病毒倉鼠被外科口罩分隔,即模擬無病的人戴口罩,其感染率亦只有百分之三十三點三,證明只要帶有病毒者佩戴口罩,儘管無病者未有戴上,仍然有效防止病毒傳播。袁國勇表示,數據證實,佩戴外科口罩有效減少新冠病毒的感染達百分之四十一點七,「如果兩邊都戴,就即係香港嘅情況,無論你係感染咗定無感染,夾埋個效果就好厲害,所以我哋全民戴口罩」,小組將研究結果在國際科學期刊《臨床傳染病》發表。
袁又指出,現時街上戴口罩的市民數目已下跌,炎熱天氣市民會不想戴口罩,但在空氣不流通的公共交通工具、公司、商場等,有必要佩戴,尤其因患病者或無病徵,否則社區將有可能出現隱性傳播鏈,政府有需要先找到社區關鍵控制點,包括市民有機會脫下口罩的地方,如食肆、酒吧等,容易出現交差感染,採取適當措施才考慮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
現時荃灣梨木樹邨感染個案源頭未明,政府現時檢測樣本未達每日七千五百個,袁國勇認為放寬措施並非明智做法,建議市民出現輕微病徵,需主動前往政府診所檢驗深喉唾液樣本,強調沒有任何措施比截斷隱性傳播鏈更重要,籲市民堅持防疫症再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