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來最晚的一次全國兩會,即將在本月下旬舉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擬定的經濟增長目標、財政赤字、物價漲幅等,預計均將作出大幅修正。國際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經濟哀鴻遍野,如何拿捏預期目標,應是兩會最大的看點。
在四月底的人大常委會上,人大委員長栗戰書曾經指出,今年兩會有兩點要突出抓好。一是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的工作,形成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統一認識,把力量凝聚到決戰脫貧攻堅、建成小康社會上。二是要全面加強疫情的防控工作,確保大會公共衞生安全。
兩點之中,第二點屬於會務組織問題,並不意外。而第一點,則非常耐人尋味。俗話說:「缺甚麼便吆喝甚麼。」官場上,尤其如此。高層幾次三番強調政令暢通,多半是因為政令不出中南海;強調要樹立好家風,那就是又有家族式覆蓋窩案發生了。二十年前,時任國家領導人曾在兩會期間大講「團結」,乃是因出現了不團結問題。
如今強調要「形成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統一認識」,弦外之音就是:目標任務容易造成誤解,帶來不正確認識。本來,二○二○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中國要完成兩大歷史性任務,一是全民脫貧,徹底消除貧困人口;二是建成小康社會,按可比價格,GDP要比二○一○年翻一番,這就要求經濟增幅至少要達到百分之五點五左右。如果按正常發展節奏,實現這些目標本不難。
但受疫情衝擊,首季度中國經濟劇降百分之六點八,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負增長。脫貧攻堅、污染防治、防控化解重大風險等「三大戰役」,均承受巨大壓力。經濟不景氣,脫貧自然難度增大。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上月親自約談重點貧困縣縣委書記。政治局常委直達縣委書記,極其罕見。政協主席職務本與扶貧無關,但汪洋在上屆國務院擔任主管扶貧的副總理,本屆受命繼續統管這項工作。由政治局常委主抓扶貧,這是前所未有的高規格,目的就是增強權威性,推動扶貧進展。
為了防治污染,中國這幾年加大環保力度,強勢關停了眾多中小企業。但如今為了保經濟增長、保就業、復工復產,適度鬆閘的呼聲也在提高。
防風險方面,金融是重點。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期金融市場頻頻爆雷,「黑天鵝」亂飛。比如,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瑞幸、好未來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造假醜聞,幾十家A股上市公司突發退市警告。金融維穩壓力巨大,國務院金融委密集開會「滅火」,頻次創了新高,側面顯示出監管層的焦慮。
從這些現象來看,較大幅度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甚至適當放寬脫貧攻堅、小康社會的時間表,是大概率事件。其實這事本不難,一來民間普遍有預期,二來早一年遲一年脫貧、奔小康,影響並不大。穩步緩行,勝過突擊加壓冒進。關鍵在於此事關乎高層顏面,恐貽人口實。故而提前預告要「統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