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昨原討論創新及科技基金追加撥款四十億元,資助生產商在設新智能生產線事項,但會上多名議員專攻口罩懷疑造假或貨不對辦事件,有議員批評政府做法魚目混珠,指稱若口罩是商品的話,已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是有誤導公眾之嫌,質問政府會否再查證後向市民道歉。又有議員引述化學專家的質疑,指獲獎的口罩及政府派發的口罩「有啲咩係一樣」,強調當中並沒有承傳任何技術及部分。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回應表示,自己作為機電工程師,無能力證明是否適合展示專利,但稱專利涵蓋範疇廣泛,由很多不同部分組成,又承認研發重用口罩過程並非盡善盡美,假如專利擁有人已確認,就應與大眾分享,希望市民支持,他相信研發過程中需要改良,但認同局方應開誠布公。
薛會後亦表示,得獎專利設計與現有口罩同源,因此專利仍然適合作為基礎,又強調最重要是口罩本身能符合ASTMF2100一級防護標準。該局又指政府諮詢專家意見後,發現採用「弱磁場防污染」技術的口罩,只能清洗廿次,故放棄使用,強調可重用口罩的其他特性和成分仍存在。
至於利益輸送疑雲,薛形容全民派口罩工作由年初開始籌備,經過不少挑戰和困難,而目前已經有二百四十萬人登記。他指晶苑集團是願意協助的團體之一,認為有公司願意及有能力在短時間提供口罩並不容易,並稱晶苑本來希望低調做好工作,但留意到市民十分關注才願意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