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工業鏈成抗疫大關鍵

新冠肺炎年初開始在武漢爆發,再席捲台灣、南韓、日本,再到伊朗及現時的歐美國家,每在一個國家地區爆發,都給當地做一次疫症檢閱,考驗這些國家地區的應變及抗疫能力。兩個多月來,內地及東南亞國家地區的抗疫工作取得進展,疫情開始穩定,反觀歐美現在似乎像「倒瀉籮蟹」般混亂,抗疫政策一次又一次更新,但沒有擊退或控制疫症的明顯效果,時間再拖下去,治療病症及抗疫物資會更緊張,未來歐美國家遭新冠肺炎打擊就會更大。

抗疫首重於防疫,行政上需要嚴謹及服從以促抗疫之功,在物資上就要依靠大量的口罩及消毒劑避免感染,歐美國家充斥自由民主自我意識,抗疫指令少不免當耳邊風,未殺到埋身亦不會提高警覺。預防感染物資更不消說,歐美國家的抗疫物資儲備,可謂少之又少,自恃是落單就有供應。正當新冠肺炎疫情世界性爆發,各地都需要抗疫物資,供應鏈就出現不平衡,坐等供應,當然處於被動及無助。

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國家全面發展高科技,工業生產就撥交包括內地及東南亞「窮國」處理,歐美總是享受別人的生產成果。久而久之,國際物資演變成為兩個供求板塊,包括醫療設備的工業生產,就由東南亞國家地區包攬,歐美國家落單就獲得供應。

這次內地兩個月內控制新冠肺炎繼續爆發,主因也是工業供應鏈發揮出效能,呼吸機、檢測工具、口罩、手套及消毒液等,春節假期後快速復產,供應各省市應對疫情需要,再配合行政指令的禁閉措施,堵截了傳播機會。

內地在疫情受控後,繼續發揮工業供應鏈作用,大量生產口罩消毒劑等防疫用品,醫務人員帶同物資出口到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協助抗疫。預防物資的重要性在於減少感染,比先進的治療科技更能在抗疫工作發揮作用,反映工業生產供應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