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不熟悉市場不宜沾手

近日,一家與香港人淵源甚深的銀行股價大瀉,很多小股民愛其股息豐厚,短線起落本不足懼。但銀行突然宣布,依英國監管機構規定,最少約一年要停派股息。不少退休長者持有該股,每年靠收股息過活,停派息的消息一出,這家大笨象銀行的股價一天跌近百分之十,尋底之旅恐怕尚未告終。

筆者常說金融市場是鱷魚潭,不要輕易涉足,大笨象股價狂瀉的一幕,十一年前發生過,頗耐人尋味,不妨重溫一下,讓大家知道股壇兇險。二○○八、二○○九年爆發金融風暴,大笨象暴跌前股價曾升上一百多元,這還是未計及後來每十二股供五股前的價格。

金融風暴爆發後,大笨象的股價緩緩向下,但跌至每股八十至八十五元時,很多小股民覺得該公司一向經營穩健,當時又沒有發出盈利警告,便放心買入,組成「血肉長城」。到大戶盡情「出貨」後,公司宣布業績,卻告訴你盈利大跌,要供股集資,股價便迅即如天崩地裂,急瀉至四十多元水平徘徊。如果管理層能按市場規矩,及早發出盈警,很多股民不會在八十多元買入,但為何不發警告?故說耐人尋味。

一般的供股大多是十供一、五供一等,很少有十二供五的奇怪比例,據說這又是有利大戶而不利小股東的安排。不過,大笨象業績雖壞,但跌至四十元左右卻是過於賤價,不過我當年聽遍各知名財經演員的分析,幾乎一致認為四十元仍是太高,紛紛叫股民沽出。不少人聽話照做,大量股票便落入大戶的口袋中,後來卻證明四十多元大抵已是底部,自此之後股價拾級而上,沽出者悔不當初。

事實上,大戶與財經演員合奏,往往讓散戶在不該買的時候買入、不該賣的時候賣出,你沒有信心能不受擺弄的話,惟有及早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