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宣布向十八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一萬元,惟外界質疑政府能否迅速發放款項,以解燃眉之急。立法會秘書處昨日就財政預算案發表研究報告,指政府二○一八年三月推出「關愛共享計劃」向三百萬名合資格成年人派發四千元,需時約十九個月,而行政費高達十億元,約佔總開支百分之一點四,每宗成功申請個案的行政費平均逾一百四十元。有議員及政界炮轟政府派錢「慢到得人驚」,行政費用又高,促請政府吸取過往經驗,簡化程序,盡快將錢派到市民手中。
研究報告亦指,政府一一年向六百萬名成年永久居民派發六千元,亦需時約二十一個月。至於本年度一千二百億元的紓緩措施中,有六成三是發放現金和支援低收入家庭,較過去五份預算案有明顯的收入再分配效應,但認為過往要十九個月才完成派錢,較澳門及新加坡的四至十個月為長,行政費亦達十億元,似乎過高,部分收款人可能會儲起現金,尤其是富裕人士,變相削弱帶動本地消費的效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昨回應議員於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的書面質詢時表示,政府將預留十億元用作「全民派錢」的行政費;而為籌備派錢工作,政府預計在不同部門短期增聘約一百名人員應付工作。
另外,研究報告指全球多個國家或地方政府為對抗疫情,在今年二月至三月間推出多項緊急紓緩方案,挽救經濟。亞洲方面,以緊急措施金額相對當地生產總值的比率計算,馬來西亞最高,達百分之十八,緊隨其後是新加坡約百分之十一、澳門百分之八點五及南韓百分之八。納入防疫抗疫基金後,香港佔百分之五點三,於區內位列第五。
議員葛珮帆表示,港府派錢速度遠遜澳門及新加坡,坦言「慢到得人驚」。她指過去「做埋政府嗰份」,如議員辦事處人員幫忙派發及填寫申請表格等,直斥政府由頭到尾都不願設置一套可留紀錄的派錢系統,市民只要登記一次,往後再派錢便能按系統內的登記市民資料發放,毋須每次派錢都要再走一次行政程序,拖延進度。她又擔心今次政府會因疫情為由,故意拖慢進度,促派錢「再快啲」,千萬不可再慣性歎慢板,無視市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時事評論員陳雲生則指,港府過往派錢均偏慢,但希望今次派錢吸取之前經驗,簡化程序,盡快將錢派到市民手中。他解釋,前兩次派錢均屬「安慰性質」,但今次屬於應急、紓解民困,故更加要快,以幫助不少失業、經濟困難的市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