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大流行打擊陷於癱瘓,慘況堪比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國際最大對沖基金「橋水」甚至估計,整個疫情將令全球企業損失逾九十三萬億港元之巨,各行各業都不能幸免,惡劣情況前所未見。香港作為細小外向型經濟體,根本無險可守,偏偏港府防疫無能,救市無方,香港就像一艘身處狂潮之中的破船,載浮載沉,隨時遭受滅頂之災。
當然,說港府完全沒有作為並不公平,為了應對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廢官成立三百億港元防疫抗疫基金,並自黑暴爆發以降,先後推出四輪救市紓困措施,合共耗資超過六百億港元。很可惜,有關措施全屬小恩小惠,不僅業界受助輕微,而且不患寡而患不均,基層打工仔並沒有受惠。隨着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餐飲業仆直,航空業陷入停頓,裁員減薪結業潮大爆發已成不爭的事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港府藥石亂投,紓困措施猶如杯水車薪,數百億元同打水漂根本沒有分別。
雪上加霜的是,港府防疫措施同樣一塌糊塗,單是最近公布的「禁酒令」便令人摸不着頭腦。很明顯,防止病毒傳播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是禁止人群聚集,當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都實施近乎宵禁的嚴厲措施,暫停戲院、食肆、酒吧營業,林鄭政府卻學個四不像,只知禁止賣酒,不僅捉錯用神,直情是本末倒置。須知群聚活動不限於飲酒,吃飯、宴會、派對更高危,「人間妖域」中環蘭桂坊連日出現確診個案,顯然急需關閉,偏偏港府有正事不做只禁賣酒,不是愚不可及是甚麼?這就難怪,禁酒令一出,業界固然激烈反彈,三名行會成員更公然反對,擔心引來司法覆核挑戰和重創業界生計,對防疫又無濟於事,不可謂沒有道理。
說穿了,港府至今仍死守「自由市場」規條,只知搬出「小政府、大市場」做擋箭牌,卻又不堪輿論壓力而不得不做做樣子,結果錯漏百出,手忙腳亂。問題是,疫情肆虐全球,感染及死亡人數節節上升,香港更在短時間內極速突破四百宗確診病例,港府防疫繼續不踢不肯動,甚至前怕狼、後怕虎,香港全面淪陷、經濟全面崩塌只是遲早問題。港大專家何栢良警告,政府本周不全線推出戒嚴級別措施,阻止人群聚集,一味「半桶水」和「擠牙膏」,公營醫療系統下周將會崩潰,顯然不是危言聳聽。
事實上,疫情與經濟息息相關,一日不能戰勝疫魔,全球經濟都不可能復甦。香港經濟本身並無實業支持,來來去去都是靠旅遊業、金融業和地產業支撐,旅遊業已隨疫情惡化而率先倒下,金融業受環球不穩定因素影響而市況大幅波動,剩下來的地產業也是在苦苦支撐。目前樓市已出現下行,二十大二手屋苑估價全線報跌,加上美國聯儲局日前突然減息,經濟前景有多危急已是不言而喻。港府若一本通書讀到老,企硬拒絕「撤辣」,一旦連樓市都插水式暴跌,市民悲觀情緒加劇,香港經濟淪陷便無可挽回。專家指出,撤辣有助吸引資金流入香港,刺激經濟復甦,提升區內競爭力,重建市民對置業及物業投資信心,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
偏偏港府有一鋪同民意對着幹的癮,林鄭更是剛愎自用,一味堅持己見,擇惡固執,至今仍死撐不是撤辣時機,突然又對自由市場法則棄如敝屣了。連被港府視為頭號競爭對手的新加坡,都因應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擬放寬管控樓市價格法規,港府管治能力遠遜星洲卻又拒絕效法,難道真的要樓市崩盤、哀鴻遍野才賊過興兵嗎?現時樓市已不比上屆政府推出辣招之時,下行風險與日俱增,林鄭政府已多次因為錯失糾錯時機而引發社會大動盪,反修例黑暴如是,斬件式封關亦如是,繼續死攬辣招不放,恐怕焦頭爛額的一幕很快重現,屆時不止港府死路一條,整個香港和七百萬人陪葬才是最不堪設想。
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情變則法不同。施政必須因時制宜,靈活變通,絕對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是前所未有的突發危機,而且是本世紀以來全球最大危機,誰能迅速應變,誰能採取果斷措施,誰就能走出泥沼。北京政府正是斷然封城封省,停工停學,才換來疫情受控的成果。港府繼續後知後覺,畏首畏尾,代價必然極之慘重。說到底,防疫又好,救市又好,撤辣也罷,已不容港府議而不決,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