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的區內競爭對手新加坡亦設有類似樓市冷卻措施,惟面對新冠肺炎打擊,已開始有撤辣的動作,香港若繼續故步自封,定必進一步被星洲拋離。新加坡推出的「辣招」與香港相若,主要透過徵稅降低買家的需求。另設有物業空置稅,防止發展商囤積單位。
外國媒體早前已率先披露,新加坡當局正採取一系列措施,以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最新舉動為放寬管控樓市價格法規。該國原先規定,有外國股東的開發商必須在五年內完成其住宅項目、兩年內出售所有住宅單位,否則將被罰款。目前該國政府正計劃放棄相關限制,若與新加坡本土有實質且重大聯繫的上市開發商,將不受此法例規範,並允許他們延遲推出房地產項目。
金融機構Jefferies分析師Krishna Guha認為,此舉是新加坡政府「選擇性放鬆」樓市政策,有望防止發展商迅速減價賣樓,以免整體樓市受到負面衝擊。
除了新盤空置稅外,新加坡金管局於二○一一年開始推出住宅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主要針對海外及公司名義買家,以及本地人購買超過一個住宅單位。當局曾兩度「加辣」,最後一次於二○一八年,海外及公司買家的稅率分別上調至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公民購買第二個及第三個住宅的稅率上調至百分之十二至十五;永久居民購買第二個住宅的稅率上調至百分之十五,只有首次置業的公民免交辣稅。
另外,當局亦收緊貸款與估值比率(LTV Ratio)五個百分點,首次置業(物業樓齡不超過三十年、或業主供滿後未滿六十五歲)的LTV上限由八成降至七成半;第二、三項物業的LTV上限亦從五成及四成,下降至四成半及三成半。
而券商金英証券上周便發報告,建議新加坡放寬部分宏觀調控措施,尤其是LTV限制。該行認為,如不鬆綁,形同在當前經濟艱難時期阻礙中低收入人士獲取較廉宜的融資成本,可謂是「懲罰」及「歧視」中低收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