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各界攬炒

反修例風波引發的街頭暴亂,受影響最大的,首先是位處暴亂黑點的酒樓食肆,因為街上一片混亂,顧客裹足不前,酒樓食肆的生意不足,只好關門了事。另外就是專做遊客生意的奢侈品、金飾、名牌專門店等零售業,它們開設在遊客區,暴亂嚇怕遊客,特別針對內地遊客,內地遊客少了,店舖生意必差,關閉是遲早問題。

反修例風波還未平息,接着是農曆新年前後的新冠肺炎疫情襲港,至今未見好轉迹象,內地遊客固然絕迹,歐、美和東南亞遊客也大減,誰會在疫症消息不斷傳出的情況下,貿貿然跑來趁熱鬧?就算本地居民都避免外出,大家都躲在家中,減少聚會,飲食業再受摧殘,各區都受影響,營業額大幅度收縮。繼酒樓食肆後,銅鑼灣、油尖旺等傳統遊客區也遊人絕迹,商戶陸續結業。零售業是繼旅遊業後深受影響的行業,傳統旺區吉舖處處,行內人估計勢頭未止。看來百業蕭條之局已定,問題是拖延多久才有轉機?

不要以為商場店舖的業主穩坐釣魚船,飲食業和零售業跟商場店舖業主唇齒相依,飲食業和零售業不振,結業者眾,商場和舖位便會空置,對顧客的吸引力下降。不少大型商場的租戶都已經聯手向大業主施壓,要求免租或減租,希望減輕成本,攜手共渡難關。大商場多數由大發展商擁有,深諳共存共榮的道理,只要對雙方有利,一切可以商量。就算是單舖業主也會遇上租戶要求減租的壓力,如果已經供完按揭的還比較易商量,但仍需每月交付按揭的則平白加重負擔,小業主也不易為。

另一容易受忽略的是交通運輸業,不計反修例風波時暴亂的破壞,單論新冠肺炎疫情後乘客數目大減,也足以令經營者虧蝕。港鐵和巴士公司是大機構,虧蝕得起,但的士和小巴已傳出要求政府補貼減輕負擔,尤其是靠租車維生的司機,支付車租和燃油費後,營運整天才收入一百幾十元,故有些司機索性放自己假,停止開工以避免損失。巴士司機也投訴收入減少,因為他們的收入部分是底薪,另外部分屬加班收入,現今巴士班次削減,司機少了加班,實際收入便減少了。至於航空運輸業萎縮已波及全球,飛進飛出香港機場的航班大減,空中服務員或減飛減薪,或遭辭退,都已屬舊聞了。

疫情之下,有哪一行生意逆行而上呢?不少人看好藥房行業,全港搶購口罩、防疫物品及保健產品,藥房生意應接不暇,應該特別賺錢。豈料有傳媒報道,好幾家坐落旺區的藥房因頂不住租金壓力,要宣布結業。這消息倒是出乎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