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新聞聯播任性 效果弊大於利

有一個笑話說,某老外第一次到中國,晚上向酒店投訴說電視機壞掉了,因為無論怎麼換台,都是同一個節目。酒店前台笑着說:七點半以後就正常了。

每晚七點至七點半,除了一些體育、娛樂、影視等頻道,內地三十一個省區市、三百多個地市州盟、近三千個縣區市的電視台,全部需要雷打不動地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名副其實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新聞聯播》也因此號稱是中國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電視新聞欄目。這倒不是說其內容有多麼精彩,而是源自其絕對壟斷的地位。

這種地位,連《人民日報》都難以望其項背。《人民日報》基本只在兩會或黨代會等個別日子,需要地方黨報與其就頭版對標;而《新聞聯播》則日日不間斷,特別是互聯網不發達、電視節目不甚豐富的時代,簡直是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無可迴避。

如今電視影響力雖然式微,但《新聞聯播》的權威有增無減。最高領導去年明確要求全黨要「養成讀《人民日報》時政報道和重要評論、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讀《求是》雜誌的習慣」,目的是為了第一時間學習領會中央決策部署,統一思想。要求讀書看報,是中共從井岡山、延安時期就有的傳統;但高層親自就《新聞聯播》「布置作業」、列為「必修課」,則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本來,多年來公眾也習慣成自然。好在七點半之後,各電視台可以自主安排其他節目,此時正是黃金時間,有的播電視劇,有的自製綜藝,有的是地方新聞,也是招攬廣告的高價時段。然而現在的《新聞聯播》不同了,每天開頭,主播都要贅述一句:「今天的《新聞聯播》大約需要××分鐘。」打破半小時的固定時長,有時延長到五十幾分鐘;原本還是個案,今年來幾乎成常態。這可不是小事,觀眾必須忍受超長疲勞轟炸。這是其次,各電視台更叫苦連天,因為《新聞聯播》必須全程轉播,不能有絲毫刪減、中斷,它一延時,各台原本預排欄目只能依次延後,但一天只有廿四小時,勢必有的被砍掉。

更麻煩的是商業廣告,都是已簽好合約、固定播出時間,而今遭遇「不可抗力」。要命的是《新聞聯播》不僅延時,而且每天時長都不同。為了應對,不少電視台提前儲備一些墊場的片花片段,用於臨時過渡,原本的電視黃金時段,如今變得支離破碎。

肆意侵佔公共時間

電視與報紙一樣,有固定容量,不像互聯網那樣沒有空間限制。電視節目內容,也理應經過篩選,如果時間不夠,就必有所取捨,過去幾十年,《新聞聯播》也是這麼做的。況且當今互聯網發達,公眾獲取資訊渠道很多,在政治正確的大旗下,為開足馬力鼓吹灌輸,一定要任性「拖堂」,肆意侵佔公共時間,影響到眾多電視台、商家乃至公眾的正常工作生活,引發反感,其實適得其反。這種「踩過界」的問題,利弊值得思考。另外,單從傳播專業角度來說,壓縮時長,讓內容更精選,效果還要勝過裹腳布式的長篇大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