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進入冰河期 不作為全港等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香港進入亂世,持續八個多月的黑色暴亂傷及筋骨,今年甫開局又逢新冠肺炎來襲,內憂外患雙重夾擊,簡直要了香港的命。如今疫情方興未艾,反中亂港勢力又乘勢而起,趁香港病攞香港命,港府繼續無所作為,幾可斷言本港經濟冰封過後便是全面崩潰,甚至引發金融戰,衝擊兩制,火燒一國,後果不堪設想!

經濟重創 得番棚骨

去年黑暴爆發,本港經濟應聲插水,旅遊業、酒店業、餐飲業和零售業首當其衝。港府前後推出合共逾二百五十億元的四輪紓困措施,可惜全屬小恩小惠,不僅對業界幫助輕微,大部分市民更沒有受惠。香港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失業率不斷飆升,市面一片蕭條,原以為踏入新一年黑暴稍歇,社會有望逐步恢復元氣,詎料人算不如天算,又到新冠肺炎肆虐,經濟傷上加傷。最新公布的本港總就業人數跌幅竟達至沙士水平,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的總就業人數減少一萬四千六百人至三百八十多萬人,最新失業率攀至百分之三點四,創逾三年新高。

事實上,有關數字乃滯後數字,並未反映最新情況,隨着疫情吃緊,減薪潮、裁員潮、結業潮、倒閉潮湧現,一損俱損引發骨牌效應,各行各業都無法獨善其身。最近網上流傳一個企業裁員減薪名單,港人熟悉的大型集團無一幸免,由食肆到化妝品店再到金行,關門的關門,裁員的裁員,連董事都要減薪,觸目驚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自沙士以降,即使是○八年金融海嘯,香港都未逢如此慘淡境況,有人形容現在的香港被黑暴和疫情蠶食至「得番棚骨」,奄奄一息,不可謂不貼切。

面對此情此景,港府至今未有大刀闊斧的救市措施推出,反而搬出「大市場、小政府」作擋箭牌,連規管口罩價格確保穩定供應都不願做,一味依賴市場自行調節,說穿了就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作祟。至於所謂的防疫抗疫基金雖加碼至二百八十億元,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陋習不改,仍然以幫助個別行業為主,亟須援手的基層打工仔則再次落空,更何況資助金額猶如杯水車薪,根本不足以讓有關行業吊命。港府廢官小肚雞腸,直到現在仍拿《基本法》「量入為出」的框框條條說事,墨守成規,同坐以待斃有甚麼分別?

最可笑的是,廢官開口閉口「審時度勢」,推出廿三條要審時度勢,推動經濟轉型也要審時度勢,結果一事無成。就說上屆政府推出的「樓市辣招」,當初是為了壓抑過熱樓市,協助市民上樓,尚算是審時度勢之舉,但現在香港經濟一潭死水,樓市下滑,「辣招」已是不合時宜。業界紛紛要求港府「撤辣」,否則一旦樓市爆煲,以香港產業結構之單調,樓市崩盤勢必引發金融崩盤、經濟崩盤,哀鴻遍野一幕勢必崔護重來。

變幻原是永恒,一本通書不可能讀到老,現在正是審時度勢的時候。正如有人指出,港府若擔心一下子完全「撤辣」會引發市場不穩,大可分兩步走,第一步先撤涉及本地居民的辣招,第二步才針對非本地人。惟有穩住樓市,保住小業主資產,樓價不會出現大幅波動,才能挽回市民及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

當機立斷 出手救市

屋漏偏逢連夜雨。過去香港遇到經濟危機還有內地可以依靠,由沙士到金融海嘯莫不如此,但時移勢易,內地疫情比香港更嚴峻,同美國的貿易戰亦只是暫時停火,經濟不容樂觀,加上中港矛盾愈演愈烈,指望中央出手打救已是不切實際,走出困局還是要靠自己。很可惜,港府至今表現不出半點止暴制疫的意志,遑論振興經濟,反而一味望天打卦,連派包機接回滯留日本「疫輪」的港人,也是輿論狂轟才踢一踢、動一動,滯留湖北的港人更是沒有歸期,足證廢官「佛系」抗疫,根本沒有全盤作戰計劃。

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港府一味拖拖拉拉,現已「得番棚骨」的經濟恐怕很快就會粉身碎骨。須知道,即使僥倖捱過黑暴及疫情,經濟也不可能即時復原,形格勢禁,救市已是刻不容緩。為今之計,港府必須當機立斷,利用餘下兩年任期救活市道,搞起經濟。所謂久旱逢甘露,港府救市必須下大決心動大手術,雨露均霑之餘,動用財政儲備也要在所不惜。只要旅遊業、零售業重回正軌,不再遍地吉舖,必能帶動金融、銀行、保險等行業,那麼,到了下屆政府上場,香港還有機會翻身,由「得番棚骨」變回「肥肥白白」;否則繼續坐昧先機,經濟尋底拖個四年、五年,恐怕屆時病入膏肓,神仙難救,無力回天。

更須指出,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倘疫情難以在短期內受控,經濟陷入半癱瘓狀態,社會不安加上謠言四起,勢必動搖國本民心,顛覆勢力便有可乘之機。觀乎反對派不斷抹黑港府的抗疫措施,連檢疫中心選址都引發連場暴亂,美國更趁勢落井下石,指中國爆發疫情可令製造業回流國內,當知不懷好意者不可能放過利用疫情打擊中國的大好機會。香港金融市場開放,一旦西方國家發動金融戰,衝擊香港股市,下一步必然是火燒內地實體經濟,一國兩制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