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長期維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下,據說在經歷了彈劾風波後,共和黨支持者之間更加團結,但卻未能打破百分之五十的這條「死線」。對於民望長期低落,特氏歸咎於「假新聞」的針對以及民主黨的「獵巫」,曾聲稱若不是受到「無理對待」,其民意支持度起碼有百分之七十。
弔詭的是,如此一位民望長期尋底的總統,卻被認為有很大機會成功連任,美國民意的撕裂,可見一斑。幾年前的主流分析認為,隨着非裔和西班牙裔選民的比例不斷增加,民主黨在選舉中佔有天然優勢,共和黨則有機會陷入長期在野的困境,如今特朗普有機會再當四年總統,足以打破這個迷思。
那麼人們將如何總結八年的「特朗普時代」?如今看來,似乎是毀多於譽──在國際關係上令盟國離心離德,美國作為「自由世界領袖」的聲譽一落千丈;國內左右陣營長期對立,民眾內耗內鬥不已。最要命的是,特朗普大權獨攬,胡作非為,儘管在共和黨國會議員護航下,特氏能成功逃過被彈劾下台的厄運,但包括羅姆尼等資深黨員,其實對特氏利用總統職權打擊政敵,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大大不以為然。
唯一比較拿得出手的,可能是經濟成績。美國當前失業率仍維持在較低水平,加上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新貿易協議成功簽署,這都是特氏連任的利好因素。
這裏牽涉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美國雖然僅有二百多年立國歷史,但卻非常熱衷於為歷任總統「排坐次」,而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民眾如何評價前總統,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如何看待當前所處的時代。
因此之故,除了開國總統華盛頓、林肯和羅斯福等少數幾個「萬世楷模」,其他卸任總統的名聲均有起有落,聲名狼藉而得以翻盤者,所在多有,最近期的例子是布殊父子。老布殊打贏了波斯灣戰爭卻未能連任,一般認為是民眾對他處理經濟問題不力的懲罰,但其身後卻備極哀榮,但仔細看看人們對老布殊的評論:善良、正直、戰爭英雄等,全部皆是特朗普的反面形象。情況就像人們對共和黨前參議員麥凱恩的讚譽,均可理解為對特朗普的不滿。小布殊的情況亦然。他在任八年受盡自由派嘲笑辱罵,由政客到藝人再到清談節目主持人,幾乎「人人得而誅之」,直到美國出了個特朗普,民眾才開始懷念起這位「好人」。
說到民望「翻盤」的前總統,在羅斯福身後接班的杜魯門,是另一個典型例子,由於珠玉在前,加上杜魯門不擅詞令,人們對他的評價並不高。但時移世易,這位綽號「密蘇里的小人物」的政客,卻因為白手興家奮鬥上位(杜魯門沒有上過大學,當過派件員及服裝店小老闆),以及其樸實無華的管治風格,而受到愈來愈多人的欣賞。杜魯門民望的「開低走高」,未嘗不可理解為美國人對「門閥政治」的厭惡。據說杜魯門有句名言:「等待塵埃落定吧,儘管這是五十年後的事」,或許這也是特朗普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