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電子教學應用 停課卻不停學

根據最新消息,教育局宣布將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最早復課日期,延遲至不早於三月十六日,意味學生將仍有一段時間不能回校正常上課。幸好以現今科技的水平,於家中保持互動學習不是難事,而今次新冠肺炎疫情亦可能是加快電子教學應用的一個契機。

虛擬教室 隨時瀏覽

千禧年前後,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應用,主要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非教學過程的核心工具。經過二十多年發展,教育局先後投放一百四十億元推行「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為各類型學校提供教學資源、師資培訓及到校支援的措施。如今中小學基本已設置電子學習平台及學習管理系統,能通過互聯網處理教學工作。

加之,現時雲端科技及智能裝置普及,市場出現大量優質的視像會議程式,可容納數百人同時上線,不只校務人員能遙距處理行政工作,教師也能搭建「虛擬教室」,讓學生隨時瀏覽及進行互動。藉着今次停課的機會,教師和學生或可將電子教學推上更高的應用層次。

轉變教學模式是需要時間適應,即使經驗豐富又或年輕的教師也要重新學習,部分細節技巧亦是其中的關鍵。舉例來說,教師拍攝講課的片段時,錄像裝置的角度、是否顯示面孔等,不同細小的因素也會是一門學問。有些教師指出,在影片中顯示自己的等身影像,有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亦能讓家長更容易知悉子女正在學習。在網上教學的過程中,如能加上學校及家長從旁提供的支援,將會使成效事半功倍。

事實上,面對停課的挑戰,內地兩億學子及教學從業員也面對相似的問題。「上網課」成為近日的熱搜及討論問題,而處理兩億人同時上線的系統壓力,也在考量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部分內地教師反映,開展網課教學顯得手忙腳亂,開首一直在不同軟件中來回切換,不斷找尋使課堂更流暢的方法。不過凡事總有個開端,而電子及遙距教學也將是個趨勢,總需把困難解決。

與香港不同的是,內地所採用的教學軟件,均是由內地企業自主研發。面對近日暴增的使用量,將能加速相關軟件的升級,並可針對華人教師及學生的授課文化加以優化。至於香港,教育局所推薦的軟件均以外國的開發者居多。當然,此沒有可議之處,選擇應用程式也是按習慣及其中優點而決定。

只是根據過往經驗,內地在開發科技或軟件程式,並予以實際應用的經驗上,均是走在全球的尖端。現時在內地所實施的小區隔離,防疫人員會運用航拍機攜帶紅外線測溫儀,對站在陽台的各家各戶進行遠距離測量體溫。在香港,我們也難以想像,各項科技能有如此的應用。

同理,電子教學、「上網課」也許在未來會由內地帶領最新的技術發展,我們香港又可否藉着大灣區融合的機會,加強粵語文化圈的教學交流及科技應用呢?正如教育局局長所言,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將是學生成長的重要一課,相信「危」中有「機」,也許能讓學界發揮出電子學習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