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去年十月宣布,將位於灣仔的玉虛宮連同東區黑角頭石刻、上水味峰侯公祠列為法定古蹟,其中玉虛宮有逾一百五十年歷史,曾用作議決公共事務、教育的場所,甚至曾供予基督教會為兒童提供服務,是一所極具文物價值又富歷史意義的廟宇,同時也是本地規模最大的北帝廟。
玉虛宮位於灣仔隆安街與石水渠街交界,在一八六二年即清同治年間興建,翌年竣工,是灣仔早期發展的重要歷史地標,由當時坊眾興建,尊奉道教神祇北帝。
古蹟辦歷史建築組館長伍志和指,麻石門額上的字為當時駐九龍寨城的大鵬協副將張玉堂以拳書所題。他又訴說玉虛宮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指一九四九年,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興,而難民數目眾多,各項社會服務需求甚大,附近社會服務機構希望在灣仔開展兒童工作,但缺乏場地。
伍續指,聖雅各福群會遂向玉虛宮商借偏殿作兒童會,為區內兒童提供服務,這顯示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一間供奉北帝的傳統中國廟宇,能兼容不同的宗教,讓基督教會在廟內提供他們的服務,實是香港民間信仰有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