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港 有入無出零監管 廢塑膠恐送堆填

廢塑膠洋垃圾有入無出零監管!內地實施俗稱「廿四味」的收緊廢物進口措施已兩年,本報發現過去一年本港廢塑膠進口及轉口數量存在誤差,自一八年起,廢塑膠進口量比轉口量高出近倍,即幾乎有一半進口本港的廢塑膠消失。環保署解釋廢塑膠被處理後不再屬於廢塑膠,消失的洋垃圾廢塑膠是被轉化成再造產品,但不知道重用率。業界透露,重用率高低視乎回收商彩數,不幸進口家用廢塑膠的重用率只有三成,七成會堆填。環保團體則批評,政府只監察廢塑膠入口,沒有追蹤重用率及結果是不負責任,擔憂堆填區淪為「國際垃圾崗」,促發牌監管回收商。

本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廢塑膠轉口港,過去近九成入口廢塑膠重用後轉往內地,惟內地一八年起收緊各類廢物進口,禁止包括廢塑膠在內共廿四種固體廢物進入。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在內地新政策前,本港廢塑膠進口量及轉口量相若,但一八年後就有明顯變化。該年廢塑膠進口量及轉口量分別為六億公斤及二點八億公斤,一九年首十一個月則為五點六億公斤及二點一億公斤,反映一八年起有逾半進口廢塑膠沒有轉口,這些消失的廢塑膠往哪兒去了?

出口商毋須申報物料

環保署回覆查詢時解釋,為應對有關規定,一八年起本地回收商已逐步轉變營運模式,將部分進口廢塑膠處理及轉化成塑膠粒原材料或循環再造產品,供本地使用或以原材料或本地產品形式出口到內地及其他地區,這類製成品再出口就不再是廢塑膠類別,出口商亦毋須申報該類經廢塑膠製成品的物料為何,因此署方未能詳列相關編號及出口量。

不過,本地回收商卻有另一套說法。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表示,一般廠房會進口工業廢膠,屬乾淨及幾近全部能重用,惟很不幸,國際上充斥着環保回收界的國際騙子,會將家用廢膠當工業用膠賣給廠房,家用廢膠重用率或只有三成,其餘夾雜着垃圾,廠家到貨後才發現,人手篩選會增成本及費時,廠家只能自認倒楣,將這些家用廢膠全數丟掉。

劉又說,過去他們曾收到船公司邀請,拍賣無人認頭的進口廢塑膠,但一開箱卻發現,只有表面一層是較乾淨的廢塑膠,內裏全部是垃圾,相信該批洋垃圾最終也是被送往堆填區。

重用率高低全憑彩數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批評政府對廢塑膠洋垃圾欠監管,因應內地收緊廢塑膠進口政策,導致大量內地回收商來港設廢塑膠加工廠,此類回收廠不用領取牌照,進口的廢塑膠質量亦無監管,廢塑膠的重用率是否高,全憑回收商的眼光與彩數,若不幸進口家用廢膠,即充斥着膠袋或其他垃圾,重用率僅為三成,有七成要送往堆填區,擔心堆填區淪為「國際垃圾崗」。

連佩怡批評港府只監察廢塑膠入口,卻沒有追蹤重用率及製成品是不負責任,促請政府盡快建立發牌制度,制訂廢塑膠重用率,監管這些廢塑膠回收場對環境的污染。記者陳錦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