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是互加關稅,似乎是美國佔優,主要因為美國進口規模大,但實際上美國出口雖然規模不大,卻受中國加稅的沉重打擊,因為中國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場,捨中國以外,美國企業找不到同樣規模替代的市場。
舉例而言,美國木材產品出口中國原本免稅,貿易戰便變成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價格因素便大大打擊了美國木材對中國的出口,由此而助長的是俄羅斯木材對中國出口大增。俄羅斯出口中國更有兩個優勢,一是盧布在二○一五年的貶值,加強了俄羅斯木材在中國市場的相對競爭力。二是中歐班列火車貨運的擴展,在班列的回程可以帶上俄羅斯木材,甚至可以單獨開行班列從俄國把木材運到中國。長沙、成都的中歐班列自二○一八年起增加進口俄羅斯木材,徐州亦開木材專列。
這樣的發展,使中國木材進口從沿海轉移至內陸。原來從黑龍江、內蒙的綏芬河、滿洲里、二連浩特進口俄羅斯木材,陸海聯運到蘇州太倉港、福建莆田,後者是因為莆田木材進口商遍布中國內地各口岸,例如差不多壟斷了綏芬河進口,故此使莆田變成木材運銷的樞紐,也與當地的木材加工工業互相促進。而成都與長沙也正藉進口轉運俄羅斯木材來發展當地的加工產業,一帶一路的中歐班列便用貿易帶動地方工業發展。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進口國。一七年一月起,中國禁止內地的商業開採林木,進口依賴已在五成以上,其後更急速增加。當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佔總額的三成一,美國只佔一成。一八年八月中國開徵美國木材進口關稅,一八及一九年進口美國木材便大跌,得益最大的是俄羅斯,而不是新西蘭和加拿大。中歐班列多了俄羅斯木材進口,使班列回程效益大大提升,物流條件勝於鐵海聯運在東南沿海上岸,這也有助於勞動密集的木材加工業如家具產業從沿海轉移內地,也適應內地基建和房地產發展的需求。
中美貿易戰不應單計較誰勝誰負,更重要的是怎樣影響中國內地的發展。美國加關稅中國反制,結果使中國與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關係加強,成本更減,也可幫助內陸省份發展,效益和效果不是單從貿易利潤可衡量,且乘數作用巨大。
從綏芬河到莆田,到正在建設的成都與長沙,木材加工產業都是從轉運的商機憑空發展出來,關鍵是經貿大勢轉變,地方怎樣搶佔商機,勇於冒風險投資和努力建設。這種精神正是內地改革開放成功所賴,也是現在的香港所缺乏,香港要認真地借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