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思想教育要用柔性方式

跟中學同學聚會,一桌八人,有三人都盤算着要離開香港,移民風潮再次刮起,堪比一九九七年之前。嚷着要移民的都是有車階級,按理生活壓力不大,口中說的理由,主要是為下一代,不想孩子們再活在這片土地上。

所謂的為下一代設想,這幫朋友考慮的也不是年輕人置業問題,聽他們的口脗,就算為子女準備一套房子將來結婚用,也沒很大困難。真正的問題是,自從經歷反修例運動後,香港已不是昔日樣子,才被迫要尋找他鄉。

以往,政府老是以為特區的深層矛盾是來自市民置業困難,這個理解未免過於片面,其實有部分人確是因為「上車」問題,更多的卻不是。有代表反修例抗爭者的律師接受訪問,被問到以他所見,站在前線抗爭的,是否都是不滿社會貧富不公、市民置業困難的呢?對方答不是,這位律師說今次反修例的前線分子,跟二○一四年佔領行動不同,一四年走到前面去的人,很多學歷程度不高,今次不少被捕者是名校中學學生,甚至是從外國知名大學回港的人。

很多家庭鼓勵子女從小勤學,本來就是該以這批前線抗爭者的學業成績為榜樣,但如今這些所謂的秀異分子,卻紛紛成了暴徒,故上述的律師受訪時不勝唏噓。

一般的政治抗爭,參與者都是來自社會「輸家」,今次香港的問題不同,不少抗爭者,或是最少對社會離心離德的,都是一些社會「贏家」。譬如筆者上面所談,那些要移民的老同學便全是「黃絲」,他們都對特區政府有莫名的反感。

香港始終是一部難讀懂的書,回歸廿多年,人心卻沒回歸,相信是教育工作沒做好。但要如何做卻大有學問,這年頭的人,骨子裏就厭惡強權,所以思想教育必須用柔性方式,否則效果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