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廈、獨立屋、艇屋……地平線上的房屋種類五花八門,為人們提供居所;海洋生物的居所亦毫不遜色。生長形態各異的珊瑚,在海底建構出有如「海底樓房」的空間,供海洋生物棲息及繁衍後代。由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主辦的外展活動「珊瑚學院」,早前舉辦「東平洲珊瑚生態探索之旅」,帶領一眾中學師生到東平洲,認識香港獨有海洋生態。
受惠於東西兩邊截然不同的水文狀況,香港海洋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當中有紀錄的石珊瑚及軟珊瑚品種,分別達八十四及二十九種,較全球珊瑚礁集中地加勒比海更多。當中位於本港東北面的東平洲便錄得其中六十五個石珊瑚品種,政府更於○一年起,將小島及其附近水域約二百七十公頃海域面積劃分為海岸公園。
探索之旅分為工作坊、生態導賞及助養珊瑚三部分。參加者會先從馬料水乘船到東平洲參加工作坊,了解本港珊瑚概況及初步辨識珊瑚種類;接着在導師帶領下到沙灘親身接觸珊瑚骨及潮間帶生物;最後返回位於中大的珊瑚培育基地,協助小珊瑚找到合適的地方附着及生長。首次參與生態導賞的中學生陳毅謙表示,活動加深了他對珊瑚的認知,亦令他明白到保育的重要性,「八十年代吐露港嘅珊瑚覆蓋率好高,但最後因為水質污染而令珊瑚大規模消失。我會反思未來應該點平衡發展同保育?」
「我無諗過原來珊瑚自己都識避開危險,同會互相霸地盤。」另一位參加者郭穎同學坦言大開眼界,亦啟發了她對生物學的興趣。她又指,導賞時發現沙灘上有不少垃圾,令她決心從日常生活着手,盡一分力減低污染,「有啲事要由自己開始做先,例如生活中我會轉用可重用嘅飯盒同飲筒代替即棄餐具。」
「最開心係啲學生由一開始對海洋無咩認識,到最後會因為了解多咗而覺得好有趣。」活動其中一位導師黎逸意去年大學畢業後,便加入「珊瑚學院」,至今已擔任四次導師,指活動令她可以將過往課堂學得的知識融會貫通,鞏固學習基礎。另一位導師黃朗程則希望透過活動,讓參加者親身接觸大自然,從而將環境保育的訊息傳揚開去,「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呢個活動,等更多人了解保育嘅重要性。」
圖:吳啟偉
文: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