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工展會

近幾年都有去工展會參觀,原因有二:一是懷舊,二是來趁熱鬧,看能否趁減價買到一些平時忽略了的日常用品。

逛工展會是我們這一代少時的重要活動之一,父母親每年都帶我們幾兄弟姊妹去工展會逛逛。還記得第一次去參觀時,會場設於紅磡的一幅泥沙大空地,應在今天的紅磡海底隧道附近。

工展會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色彩繽紛的攤位和選舉工展小姐,昔日報紙會重點報道。主要展品有:紡織品及成衣、橡膠鞋、塑膠家具。我們間中會來買一雙帆布膠鞋,或者一、兩件恤衫,都是上學用品。這也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重要製造業,主要是輕工業產品,包括紡織及成衣、橡膠和塑膠產品、小五金。到六十年代興起了電子業,產品是合成線路板,當時叫原子粒,是製造其他電子產品的主要配件,供外銷為主,也有用來作製造玩具和鐘錶的配件,帶來了後來的玩具業和鐘錶業。

其中一類重要展品是各種食品,有糖果餅乾、雪糕汽水、各式臘味和各種中式調味醬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扎蹄,是用豆腐皮包紮起來很堅硬耐咀嚼的一種零食,到今天還間中見到一些傳統食品店有售。不過,父母親買來給我們享用的是軟雪糕。

另一重要展品是成藥:萬金油、白花油之類,當時很受歡迎,被視為能治百病。

幾十年後,香港工業北移,再沒有幾多留下來了。近年工展會中,紡織成衣業產品不見了,塑膠產品退出,電子產品也不多見。不變的是食品,尤其是調味醬料,工展會是找尋平時缺少的煮食調味品的地方,每次到來都大有收穫。這裏的醬料品種比超市齊,所以看見會先買下。食材品種也多了,來源變得多樣化,來自台灣、越南、加拿大、新西蘭、澳洲等,都強調原產地特色。

另一熱門產品是各種保健品及護膚養顏產品,也是非本地生產,各有來源,是電視台的重要客戶,時見宣傳,有些著名品牌圍觀者眾,應是顧客熟知的產品。家庭用品都國際化和電子化了,無論清潔用具、煮食器皿、各種家電,多數是電子控制,增加了不少功能,做家務和煮食都方便得多了。

其實看工展會的展品,也可以體驗到這幾十年來香港經濟變化。昔日佔了絕大比重的製造業外移,香港已經沒有多少留下來了。另一明顯變化是產品的國際性,不少產品具香港特色,意念和資金可能是香港的,科技可能是內地、南韓或者台灣,生產地可以是內地、加拿大或澳紐。產品都是多國多地合作的成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