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月的社會動亂,城中人各有所感,各有所怒。很多人批評黑衣人「裝修」個別店舖,也有人批評警方執法不合理,我的觀察是,香港連月動亂,暴露了太多問題,商人偏頗議政,惹來抗爭者不滿;本應執法、重紀律的警察,卻把紀律徹底拋開、濫行公權,各種不守規則,令香港亂得一團糟。
第一次從新聞片段中看見有人大肆「裝修」個別店舖時,我一度不解,只對相關店舖被毀得千瘡百孔、熟悉的標誌被塗鴉、枱櫈翻倒凌亂、滿地玻璃碎片感到驚訝,後來才知示威者不滿有人在國際人權會議時發表盲目、偏頗的言論,合理化港警的行為,示威者認為,那是不公不允的誤導,政治化操作了代表香港的輿論。因此,食肆本無罪,卻因主事人的政治行為遭了殃。
坊間對事件反應分歧,有人認為言論自由遭到黑色政治恐嚇,亦有人認為這是向不公允言論及行為的懲罰。當然,這樣的懲罰並不合法,那根本是一種刑事毀壞,但破壞者亦冒上了個人前途被毀的風險,所以,食肆一方並不是唯一受害人。結果可能是言者、裝修者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問責」。
連串紛爭的另一大主角是警察,警員本是執法者,被賦予除暴安良的角色,但連月的動亂中,部分警員的表現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有些人更直接把市民當成白癡,警隊高層不但沒有回應民間的不滿,反而美化警員的過分言行,結果,警民關係亦愈趨緊張。
香港的諸多不公義,令人心灰意冷,亦令黃藍兩大陣營的分裂更加無可救藥。有人建議,政治上無法教訓政府,我們至少有權力慎用自己的金錢,用選擇性消費來經濟制裁不公義的人和店,因此,消費市場上逐漸出現黃色和藍色經濟圈。
我想,在黃色店舖中消費,能夠讓不少市民使錢多一份痛快,但其實何嘗不是一個聊作自我安慰的行動呢?
市民 黃色經濟圈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