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自上世紀推行電腦化之後,數十年來累積大量檔案,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分析及研究用途的醫療大數據。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充分使用這些資料,仔細分析病人病歷、住院時間、接受過的手術和服用的藥物,除了可以為病人找出最佳用藥方案,還可以為醫療系統把關。
醫療大數據能夠反映病人用藥的真實情況。在研發新藥時,一個臨床測試只能招募數百到數千位自願人士,但當藥物通過測試進入市場之後,除了用藥人數會增加,用藥人群的背景也更多樣化,因此所得數據在進行有效分析後,便是最能反映藥效和副作用的臨床研究,也更能協助醫生為病人定下適合的治療方案。
醫療大數據還有許多用途,比如說,抗癌新藥的藥費高昂,如果能夠利用大數據分析病人用藥後的反應,便可以作出更符合成本效益的用藥方案。在外國,醫療團隊已經使用大數據尋找高風險病人以作藥物管理,從而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而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也有利用醫管局的大數據,對孕婦服用抗抑鬱藥會增加嬰兒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懷孕期間持續服用抗抑鬱藥,與懷孕前停藥的孕婦,兩個組別誕下的嬰兒並沒有分別。
由此推斷,胎兒患ADHD的風險,可能是孕婦本身得病或基因影響,而不是抗抑鬱藥物所致。不過,醫療大數據猶如雙刃刀,涉及病人私隱,因此必須有完善的審批制度,讓醫療研究人員以適當方法用在大眾受惠的研究上。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10周年系列之十五)
黃志基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