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調查:港男多濕熱港女偏血瘀 養身防病體質決定療法

中醫學將人以體質分類,並透過分析和改善人體體質,以達至「無病防病,小病促愈,慢病防變」的目標。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一項調查顯示,本港較多人屬陽虛質、陰虛質或氣虛質;另外,男性濕熱體質較多,而女性則較多見血瘀體質,兩者差異是因男女飲食、運動習慣不同有關,中醫在治療病患時,會針對病人的體質提供適當治療,以及調理病人身體,以改善其體質,防止患病。

氣虛患感冒難咳痰 濕熱則喉乾

浸大中醫藥學院在去年三月至今年九月期間,收集近六百名求診市民的體質資料,結果發現大部分人為陽虛質、陰虛質或氣虛質(體質特徵見表)。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卞兆祥指,配合病人體質進行治療,可令療程更具針對性,他舉例說,即使同樣患感冒,氣虛質的人有元氣不足、難以咳痰等特性,中醫師治療上會以溫陽散寒,補氣為主;濕熱體質的人感冒時會有痰黃、喉嚨乾及出血等情況,治療則應用清熱化濕、疏風解表的藥方。

睡眠差「漸病」節制飲食改善體質

中醫的治療過程以調養為主,卞稱,中醫通過教育、檢測、干預等方法,管理「漸病」與「病漸」兩個階段,達至「無病防病,小病促愈,慢病防變」的目標。當中「漸病」是指人體由健康的狀況,因睡眠不足、精神差等因素影響下逐漸生病;「病漸」則是指疾病逐漸痊愈的過程,但過程中亦易因身體健康護理不善,導致疾病惡化或變為慢性病。他指出,維持良好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情志舒暢,是改善體質的重要元素,建議市民須飲食有節制、注意運動、作息定時,以及保持心情開朗,勿思慮過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