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逆市加價 百上加斤

香港經濟步入衰退,各行各業掀起失業潮及結業潮,市民早有心理準備,勒緊肚皮過日子。可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無一不需要錢,而且香港物價指數高,單是公共交通費用近年有升冇跌,市民過海都要考慮清楚,坐港鐵來回需付三四十元,一頓飯買個飯盒都要四五十元,還未計供樓交租,為甚麼這麼多家庭要屈住劏房,就是交不起昂貴的租金。暴潮之下,人人自危,有啲希望業主肯減租,盼望商舖減價,可是這個主觀願望看來不易實現,公用事業如電力供應便率先提出加價。

中電及港燈前日公布繼去年加價,明年元旦起又分別加價百分之二點五及五點二,市民繼續要捱貴電費。兩電解釋未來需增加天然氣發電以符合環保要求,燃料開支因此增加,換言之將成本轉嫁給市民。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還死撐說以公帑補貼電費加幅合理,並指每個電力用戶年初起已獲每月資助電費五十元,可紓緩加幅。政府在八月中亦推出二千元電費津貼,有指可抵銷是次加幅。

但大家不要忘記,政府八月宣布的電費津貼,名義上是為了市民紓困,並非是用來「救」兩間賺得盆滿缽滿的巨企,現在變相是以公帑「津貼」兩電繼續賺到盡。所謂紓困措施原來只不過是左手交右手,很多市民都沒有實際受惠,但公帑已不見了二百多億元。問題在於政府多年來監管不力,任由民生收費加價。兩電去年提出加價,政府便即以公帑補貼;港鐵可加可減機制,從來只是有加無減,政府作為大股東,其角色及利益衝突亦難以令市民信服。市民最怕其他公用事業如煤氣及公共交通工具隨時跟風加價,生活百上加斤。

民怨積累不是一朝一夕,近年的民調特區政府評分不斷下跌,已經出現信心危機。政府不但要止暴制亂,還需要安撫民眾。若沉默大多數亦走上街示威,香港就真的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