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這場持續了約半年的暴動,不但令市民受盡了折騰,亦令高官費煞思量,面對衝擊的青年,懷柔疏導不是,鐵腕鎮壓又怕招反效果,進退失據!廿二年社會累積的怨氣,終於在這場修訂《逃犯條例》過程中爆發;這場暴動觸發點是,政府懶得向市民宣傳和解釋草案內容和理據,讓反對派藉機向市民煽動,最終釀成今日不可收拾局面!這場暴動非單一事件而觸動,而是九七以來,社會累積矛盾的總爆發。
有留意當代歷史的人都知道,英國人每逢撤出一個殖民地前,必以種族、宗教、文化和經濟差異,為當地刻意埋下矛盾和衝突種子,從前的印度如是,較近代馬來西亞亦如此;英國人國際狐狸的政治手段,香港自然也不能幸免。
回歸前,英國人精心培養回歸後的親英勢力,潛伏各個政府部門中,延續香港回歸後仍能持續英式管治理念,保障英國人在港政治和經濟利益。回歸後的特區政府竟將此批官員,不加審核和篩選,照單全收,直至陳方安生赤裸裸地露出真面目,大家方知問題的嚴重性!
可惜,人歸心未歸的逃避歸屬心態,已在部分公務員中根深柢固;港英年代,香港教科書中,中史仍能獨立成科,雖然欠缺了一八四○年後的中國近代史,但仍不失有民族教育,可惜,九七後反撤銷了「中國歷史」,改由老師自由發揮,可考可不考的「通識課」代替,在不完整的國民教育理念下,致令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時迷失了方向,甚至錯認他鄉作故鄉;加上律政把關不公,量刑不能反映案情嚴重性,懲罰收不到阻嚇效果,無異為暴動灑上助燃劑,社會焉能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