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而引發的暴力示威亂局愈演愈烈,普羅大眾對於政府在止暴制亂方面無計可施,其實已經感到不耐煩。各界對於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評價都比較一般,最主要的原因是當中所談的很多都只是「遠水」,而「近火」的問題流於表面。舉例說,施政報告中所談到的港鐵北環線,當然是重要的,也是我多年都在爭取的;但是當下連原有的鐵路都被破壞而導致服務受阻,甚至試過全線癱瘓,施政報告提出了甚麼具體的舉措,可以讓現有的港鐵服務不受影響呢?答案是沒有。而至截稿為止,港鐵服務仍然未能全線恢復正常運作,早前提早收車對需要夜間出門的市民造成極大不便。
目前社會最大的共識,無疑還是止暴制亂,還社會安寧。我嘗試將之歸納為「三個免於」。第一是出門免於恐懼。現在一般市民出門,尤其是假日的晚上,都會感到街上不安全。他們一方面擔心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亦擔心公共交通突然停止而無法回家。這令很多市民選擇留在家中,或不敢跨區活動,正常的工作和社交生活受到影響。第二是商店免於破壞。一些商店和銀行持續遭人縱火和刑事毀壞,沒有遭破壞的商店也擔心受牽連而關門落閘,令生意一落千丈。
第三是言論免於暴力。連月來,香港有一個很明顯社會現象,就是很多市民不敢公開表達自己的政見,甚至不敢公開談論關於暴力示威的問題,害怕被人「私了」。「黑色恐怖」是對《基本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的極大傷害。以上「三個免於」其實只是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目下香港的文明正被暴力蠶食,包容變得落伍,仇恨變成時尚,這些對年輕一代造成不良影響。
綜合過去幾個月的經驗,單靠警方在前線進行驅散,或單憑行政長官落區一兩次,對於平息緊繃的社會氣氛似乎沒有太大幫助。現在的情況是對特區政府的政治智慧和管治能力的一次重要考驗,政府要衡量它自身的能力和法律的規範,來決定於甚麼時候答應或不答應示威者的哪些要求,以及準確判斷作出這類答應之後會達到甚麼效果。
要做到這些判斷,政府需要一個對政治非常有認識、充分了解民情的智囊團,而這並非靠一班從學院裏考獲一堆「A」的人就能辦到的。政治觸覺只有一種鍛煉方法,就是要從與群眾的互動之中磨練出來。看來官員們還是要多離開冷氣房,才能讓政府做出更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