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減排問題掀美政壇大戰

自從特朗普上台、頁岩油投入市場、美國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後,綠能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再生能源之所以在本世紀初蓬勃發展,皆因假設全球石油產量將於五十年後枯竭,而綠能就是解答,但如今證實這一切都是建基於錯誤假設上。當頁岩油的生產成本遠低於種植粟米田榨取和提煉生物乙醇時,政府便沒有必要年花億計美元補貼農民了。十年前哪有人會想到綠色能源會有產能過剩問題。

「可再生」問題在短期之內也不會是能源政策的考慮重點,環保組織、綠黨和綠色企業的集團若要守住這一條戰線,就只能打氣候暖化議題,利用「碳排放」這個金剛箍限制各地政府使用化石燃料,迫使他們制訂政策,確保綠能的能源佔比增加。歐洲在這方面可謂走在世界最前線,並肩而行的美國偏偏在這個時候分道揚鑣。美國環保署漠視朝野爭取,最近決意推出《實惠潔淨能源法》,推翻奧巴馬定下的環保政策。

當中最具爭議的一項,是全國的發電廠都不需設置二氧化碳排放上限,改為透過提升化石燃料燃燒效率的方法,達致減排目的,變相鼓勵電企使用更多石油。新法引發一場跨州的司法政治攻防戰,支持環保的二十九個州市告上聯邦上訴巡迴法院,而支持政府的保守陣營則提請聯邦最高法院,要求繼續暫停奧巴馬的前朝政策。這不但是一場環保戰,更是明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若民主黨人成功靠這個議題將特朗普打成環保的頭號敵人,將有效吸納更多綠色選票。

美國環保署成為磨心,一邊要確保每年達到一千萬噸的減排目標,一邊要符合特氏優待油企的國策。面對政爭,署長惠勒宣稱問題已超出他的權限,甚至說環保署已不適宜擔任應付氣候變遷的規劃單位。環保署沒法擔當環保,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說到底,惠勒的意思是這個政治炸彈實在太大,而署方權力又那麼小,根本沒能耐去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