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風波暴亂四個多月,反中亂港勢力並沒有逼林鄭月娥下台,而是留着她「配合」把暴亂愈搞愈大。而朝廷則不僅沒有令她下台,還反覆強調支持她「依法施政」,以為其綏靖投降的「香港方法」可「止暴制亂」。不過,筆者相信倒是林鄭在第一時間和之後若干次提出「請辭」而未獲准。一方首長、封疆大吏「守土失職」,無論古今中外,官場規矩都由不得她(他)不作「請辭」之舉。裝模作樣也好,真心「不想幹」也好,這樣的「指定動作」是必須有的,關鍵在於「上面」批不批,至於何時批,則會根據具體情況作考慮;其結果是否正確、適切,要由實踐檢驗。
而今次實踐證明,朝廷支持林鄭月娥多幹四個月是錯了;反對派「留着」林鄭、不逼其下台的策略,是對了——對他們把暴亂愈演愈烈大有幫助,十分有利。這一「錯」一「對」,成就了林鄭至今穩坐特首之位,一直推行她的綏靖投降路線,根本不能「止暴制亂」,香港卻在暴燄焚城、水深火熱之中!
林鄭的任期還有兩年多,局面能夠這樣拖下去嗎?對朝廷而言,「止暴制亂」遙遙無期;對香港而言,經濟重挫,百業下滑,無以遏制;對反中亂港集團而言,他們的「五大訴求」、奪權企圖尚未成功,這樣的局面博弈各方都不滿意、都不甘心。因此,現在林鄭的位置和做法,成了各方都要按照自己的要求「解決問題」的障礙,林鄭「辭職換人」的問題不可避免的要提出來,不是朝廷提出來,就是反對派提出來,社會輿情也會聚焦於此。
朝廷要想換人,當然是想換上一個能夠有辦法、有能力「止暴制亂」的人。反對派要想換人,當然會想換上一個更加跪低、接受「五大訴求」、有利於他們推動「顏色革命」的人。如此,雙方必展開尖銳、激烈、複雜的鬥爭。只是,換人及換甚麼人的決定權在朝廷,而朝廷換甚麼人來完成「止暴制亂」,在於朝廷能不能下決心以強硬手段「止暴制亂」,並以此為準則選人用人。只有這樣,換人才有意義。如果重犯舊錯,香港的禍事只會更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