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要追上時代,難免要汰舊換新,當騰出空間讓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但又要顧及保存舊建築,係現今社會面對嘅一大難題。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李國興指,英國人過去喺香港大興土木,但殖民地建築至今已經所餘無幾。雖然有歷史價值嘅建築物,獲官方機構評級後可能得到保留機會,但佢認為與其着眼於個別建築物,保存一個小區可能更有價值。
李國興尋日出席「共建活力築蹟」閉幕禮,佢話由中環原址拆卸、然後往赤柱現址重建嘅美利樓,可謂香港活化古蹟嘅代表作。然而作為建築師,看待舊建築除咗講求歷史價值,亦要考慮公眾嘅集體回憶、周邊環境以及社區氣氛,若條件許可的話,與舊建築相連嘅小區都一併保留就最理想。李指,新加坡嘅舊區「牛車水」,整片地域都盡量保留舊貌,令人置身其中,頓生回到過去之感,而成功嘅保育計劃,既承載城市昔日回憶,亦會令遊客注目咁話。
作為今次活動嘅合作夥伴,九龍樂善堂前主席施家殷話,因樂善堂計劃將閒置校舍改建為過渡性房屋,從而深切領略活化舊建築之困難,因為舊校舍每個班房都要增設供水同排污管道以符合衞生要求,其工程之艱巨,倒不如將舊建築拆卸重建,會來得更便捷,但為咗保留舊建築嘅歷史價值,付出較高嘅心血都在所不惜。
出席閉幕禮嘅嘉賓,仲有磚頭修復工藝師鄭信古,佢話本港過去嘅嶺南建築,多以青磚為建材,然而華南一帶嘅青磚工廠近乎絕迹,所以每當有村莊舊屋拆卸,佢都會趁機搜羅舊磚瓦,為日後修葺古蹟準備材料。香港建築師學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主席梁以華話,雖然本港欠缺千年歷史嘅舊建築,又無富麗堂皇嘅宮殿,但舊日嘅本地工匠為完成英國人所指派嘅工程任務,會使用「雙筒雙瓦」嘅中式鋪瓦手法,應用於西式樓宇樑架之上;又或用英國紅磚,但砌磚方法就採用中式,本港舊建築體現中西融合嘅特色,世所罕見,實在值得好好保存。
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