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融合教育乏支援 特殊童反添障礙

融合教育推行逾廿年,政策鼓勵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到主流學校就讀,惟成效卻屢受質疑,有視障學生反映在校不被老師諒解,成為求學障礙,又有家長指學校支援不足,資訊不透明,為學童選校困難。各界促教育局增撥資源,增加教師培訓和專業人手,接納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學習差異,達致真正「共融」。

在主流學校就讀五年的視聽障學生吳曉慧坦言,曾因老師誤解而感到難受。曉慧雙眼視力只有約一成,雙耳亦需佩戴助聽器。她直言,日常課堂用的工作紙,需事先由教學助理翻譯成點字,惟並非每位老師都理解,曾有老師以試卷不能外洩為由,拒絕提前將試卷翻譯,改為以教學助理在考試期間伴坐在側,將試卷內容朗讀出來,令她大為尷尬。曉慧認為,在主流學校學習帶給她許多新體驗,但和老師及朋輩相處仍存有一定困難。

拒視障生上體育課 埋沒天賦

融合教育自九七年推行,九類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可入讀普通學校,學童數字由一四年的三萬六千人,增加至一八年的四萬九千人。教育局指引訂明,融合教育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教師及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但學生卻往往被標籤,又因校內支援不足,反而增加求學障礙。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副會長何家傑指,不少老師培訓不足,對於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仍然存在誤解,他舉例,有學校因怕視障學童在體育課中受傷,索性不讓視障生參與體育課堂,卻未有考慮學童的實際能力,未能發揮他們的天賦,「都係因為老師對視障生嘅既定印象。」

「如果只係單純小眾學習大眾,咁樣唔係包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為融入主流教育制度,往往被迫改變自己,自閉症人士福利促進會委員何詠霜表示,她為患有自閉症的小六兒子選擇中學時,因現時沒有指引要求中學披露有關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數據,學校又怕被標籤而拒絕透露相關資訊,她只能單靠社工和相熟朋友的經歷選擇。她指教育局對學校缺乏清晰指引,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在不同學校學習,所受的待遇可以相差很大。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冼權鋒表示,融合教育在港施行最核心問題是本港的教育方針多以應試為本,無法兼顧各類型不同學生的需要,但融合教育講求讓每一類型學生都能多元發展。

促增師生比例 加聘教學助理

冼指出,教育局近年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有望減輕前線老師的行政壓力,但教育局的角色依然被動,往往要等待有學生家長或學校反映問題時,才能有進一步行動。冼期望局方能多撥資源,增設專業人手,如言語治療師等,協助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亦指,融合教育涵蓋特殊教育需要的對象達九類,現行資源不足,學校難以同時兼顧各類學生需要。他指要令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成功融入主流學校,需要各方面的配合,當中包括老師的專業培訓和相關設備,希望教育局能夠增撥資源,提高師生比例,和增聘更多教學助理,讓校方可以有更多資源為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優質服務。

教局稱已諮詢 推行優化措施

教育局回覆指,在「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下,學校須每年透過自我評估機制為學校的政策、措施和資源運用評估成效,並接受由教育局進行的校外評核,核實學校自評的成效。當局在過去兩學年進行了一連串的諮詢,並計劃於本學年推行多項融合教育優化措施,以提高學校教育質素。

圖:關萬亨、吳啟偉、朱偉珅

文:李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