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基因新法篩查畸胎

高齡孕婦、曾流產或出現胎兒異常等問題的孕婦,一般需進行入侵性產前檢查,以診斷胎兒有否遺傳疾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近引入新的「全基因組測序技術」,並自行再開發測序分析流程,較現有技術覆蓋到更多基因變異,診斷先天性遺傳疾病的靈敏度及準確性更高。中大早前進行臨床研究分析,發現新技術較現行方法可額外多找出百分之一點七有問題個案。

部分遺傳性疾病難以用無創篩查診斷,因此孕婦如果曾流產、胎死腹中、胎兒超聲結構異常、高齡妊娠,或無創篩查結果呈高風險的孕婦,一般建議再進行入侵性產前檢查。現時國際較通用檢測方法是「基因芯片技術」,醫管局於今年六月起已為所有高危懷孕的孕婦提供免費檢測。

現行技術容易漏診

不過「基因芯片技術」仍有局限性,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副教授蔡光偉表示,此技術雖檢測速度及靈敏度高,但靈敏度受限於探針的密度及覆蓋範圍,導致檢測結果可能有差異;另一缺點是對低比例「嵌合體」基因有局限,即基因有正常及變異細胞混合,容易漏診。基因缺失較少的個案亦難察覺,例如部分杜氏肌肉營養不良個案,一般用芯片難以檢測,往往需待嬰兒出世發病後,再做基因測試,才能診斷。

與芯片技術一樣,用絨毛活檢細胞、抽羊水或胎兒臍帶血進行檢測的「全基因組測序技術」,能覆蓋更多致病性基因變異。中大再自行就該技術開發一套更高通量但成本較低的優化測序流程,增加準確度,連基因缺失較少的個案也能診斷。中大早前為一千多名孕婦進行對比研究,發現新技術較芯片技術能額外測出百分之一點七的基因變異個案;失敗率亦較少,僅百分之零點五,對比芯片技術的失敗率達百分之四點六。

自費檢測盼納入資助

中大婦產科學系系主任梁德楊說,每一千個孕婦即有一個出現胎兒基因畸變,即是基因有微缺失或微重複,導致胎兒結構畸形或智力發展有問題等。中大亦發現,在需要進行入侵性產前檢查個案中,每六十四個即有一個診斷出致病性的基因畸變。目前新技術只有中大醫學院應用,屬自費檢測項目,每樣本檢測費是二千五百元,有需要的孕婦可考慮。中大希望有關技術日後能廣泛應用或納入政府資助,令更多孕婦或胎兒受惠。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